“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的知名度很高,其科学性当然值得质疑,不过,由于弟子、门人大多即将由“士”而“仕”,曾任鲁国大司寇、“摄相事”的孔子就修身与治国为其作了大量的言传身教。生活在一个向来由儒学占据思想领域统治地位的农耕文明国度,从政治理念到思维方式,从日常生活到行为规则,仕宦者无不深受《论语》及其价值观的影响,道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由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办,每年出版一辑。本辑约37万字。收录二十余篇学术文章和书评等。范围主要是儒家典籍与儒家思想研究方面的成果,包括专人、专书、专题和文献整理研究,以及有关的学术动态。
秦汉时期《吕氏春秋》接受研究
本书以孔子《论语》的经典语录为指导,通过对孔子思想中诸多培育学生、广大青少年的睿智理念,诸如“以立身为出发点,而人能立身于世的首要条件就是具有“君子”人格。君子具备仁爱之心,自重自律;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积极进取,德才兼备;孜孜于学,注重实践;安贫乐道,谨守正义;始终坚守人之间的相处之道,遵从不同的伦理关系”,等等,以
本书第一次把《论语》里的所有历史人物从书中剥离出来,结合《左传》、《国语》、《尚书》、《史记》等史书以及《孟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淮南子》等诸子书中的有关记载,把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人物(而不是《论语》中的“一句话”人物)进行系统研究,每个人物有“传”有“评”。
鉴于清人王先谦《荀子集解》本和今人王天海《荀子校释》本的底本均有不足,我写作的《荀子新校》以现存最古的南宋浙北刻本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以期形成一个可靠的和比较接近与《荀子》本来面貌的《荀子》文本.从基础做起,先校勘出一个比较可靠的荀子文本,即尽最大可能恢复《荀子》原貌,正本清源,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还可以为荀子的进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诗经
易经向来被誉为“群经之首”,因其艰涩难懂,解读易经原典者自古以来代不乏人,但是却出现了两种倾向,要么被复杂化,要么被玄学化。这与中国上古曾发生过两次重大的防火墙运动——颛顼“绝天地通”和文王后天卦序的割裂相关。其结果导致普通人无权研究天文地理方面知识的禁区,知识的生产和发布由此被垄断,进而堕入王权本位和伦理本位的系统中
该书为一位在一线从事30多年小学语文教学、教科研工作者的《论语》阅读笔记。作者从2006至今,用还原生活的思路,从理解一个活生生的人的角度来《论语》、读孔子,在阅读过程中除了理解文本的意思、理解孔子的思想智慧之外,通过这样的阅读重新理解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理论“知人论世”的观点,读出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真性情孔子来。
在历史的流变长河中,由于不同的时代观念与思维方式,以致同一部《庄子》呈现出五彩斑斓之状态,或道或儒,或消极或积极。然在内忧外患的晚明时期,僧界却掀起了一股庄学研究热潮,既在文中大量援引《庄子》思想,而且多位高僧还专门注解或评论《庄子》。而有意思的是,即使同为僧人的他们,却不仅在庄佛之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即有的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