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沟口一生丰富的学术活动中,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意识,这就是中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而日本却选择了资本主义制度?换成沟口更喜欢的用语,或许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为什么中国社会倾向于把大于体制的相互扶助作为社会的一般性原理,而日本社会则倾向于在自上而下的体制之中进行竞争?作为前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大家,沟口对于清末民初之
清代迄今近400年间,是中国西部社会和生态环境变迁最为巨大而急遽的时期。《近400年来中国西部社会变迁与生态环境》以中国“西部地区”为一整体,以“同质化变迁”为其原创概念和核心命题,围绕政治同质化——经济及社会生活同质化——大地景观同质化——生态环境剧变这一逻辑主线而逐层深入,探讨和揭示了近400年来中国西部社会
《国际汉学》第25辑,刊发了二十余位作者关于汉学问题研究的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泱泱中华,千年来民族之魂流淌不息,她以其巨大的生命力展示给她的万代子孙们一幅辉煌的连绵不绝的历史画卷。当我们站在当代的天空之下,看着那历史的痕迹,无论是一段文字,一支曲子,还是一幅画卷,一处古建筑,都能在屏息凝神中,有种与历史交融的恍惚,仿佛在一刹那回到了历史的情境里,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时间在中国大地上穿梭而过,体味到
《炎黄文化读本》由鲁谆、高强著,较为全面地绍介了中华炎黄文化基本知识,对各地的炎黄文化遗迹做了实事求是的介绍。具体包括:创世神话说盘古、首创农耕的炎帝、黄帝的伟大功德、九黎之君蚩尤、阪泉之战和涿鹿大战、嫘祖等。另外,书稿配有大量插图,使读者更为直观的了解炎黄文化的起源、流变以及价值等。在文化软实力成为一个民族竞争力重要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
《史记》是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史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详实地记录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
《小书馆》系列丛书,收入20世纪初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文史作品。名为“小”,意味着篇幅小,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可获得一方面的知识精粹;即便是大论题,也会找小的切入口,具体而微,从小处着眼谈大问题,使阅读饶有趣味。本系列拟出版100多种,首辑收入十本。《中国人文小史》可谓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家谱。它以细致
《传统十论(秦晖金雁文集)》所收的系列文章主要是对传统社会与文化本身的结构性研究。作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租佃神话”和“宗族神话”,主张在社会-经济分析与思想-文化分析的综合与融会中把握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那些规则,跳出“反儒”与“尊儒”对峙的传统观之争,在社会结构上摆脱大共同体本位的传统桎梏而走向公民社会,在文化-
《内圣外王(修己安人)》由隋思喜著:对于我们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对于西方哲人来说,“认识你自己”这句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上的箴言也许就是最好的回答。对于他们来说,“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的。对于中国哲人来说,儒家经典《大学》中的那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或许会成为首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