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原外交事件发言人,同时也是尖锐的评论家安德鲁?巴塞维奇以新的视角将1983年的贝鲁特轰炸、1993年摩加迪沙巷战和2003年入侵伊拉克等不同事件联系在一起,描述了这段引人入胜的历史,并在书中尖锐地指出“大中东战争一直持续下去不会有助于增强美国的自由、富足和安全,它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同时也感叹“可悲的是,美国人仍
本书主要围绕日本扶植汪伪政权决策过程,考察了日本高层侵华政策的演变。日本原计划按照自己的设计,扶植取代国民政府的伪政权,以彻底重构中国政治社会生态。但侵华战争陷入困局后,日本为迫切脱身而不得已调整了原有政策,在诱降国民政府的同时,采取旨在分化削弱抗战力量的欺骗性的“谋略工作”,吸引了汪精卫集团的卖国投敌。汪精卫集团被当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是联合国系统内最早常设的专门机构之一,是各成员国讨论粮食和农业问题的国际组织。自1945年10月16日成立至今,粮农组织在提高人民的营养水平和生活标准,改进农产品的生产和分配,改善农村和农民的经济状况,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并保证人类免于饥饿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本书系统介绍了粮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宗旨
本书由中国著名非洲问题专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安山先生写作。李安山先生的专业领域包括非洲华人华侨研究、中非关系研究、非洲历史研究。本书对中国的非洲研究进行反思,提出中国在非洲的战略思想,同时对非洲历史与中非合作的关系进行认真思考。李安山先生多次前往非洲调研,书中也有大量实地考察心得。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各
本书以全面研究美国问题为宗旨,兼顾历史研究与现状评析,注重理论创新与学术深度,对美国经济、政治、安全、外交、社会、文化、历史、哲学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书由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策划,该中心是全国高校系统唯一一个美国研究重点基地。中心于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中心又
本书是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领军人物秦亚青教授的一本学术专著,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这本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专著,以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精神,在国际系统理论的框架下,探究了二战后美国在国际武装冲突中立场的选择规律。作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的权力分配,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登上了世界权力的巅峰。而战后的世界和平状态
《云南蓝皮书:环印度洋地区形势与热点问题研究报告(2021—2022)》分为地区形势和印度洋战略篇、热点问题篇、合作篇等三个部分。地区形势和印度洋战略篇介绍了印度洋地区的大国竞争与战略态势,指出美国正寻求逐步减少在印度洋的战略投入,通过“印太战略”让印度扮演印度洋的“净安全提供者”。与此同时,中国在印度洋沿岸国家的经济
本书以案例、理论和实践为结构体系,系统讲解了领事与侨务的理论知识、历史发展和工作实践。每节内容包含案例导入、知识理论、情景体验、本节小结和推荐材料五个部分。案例故事导入主题,知识理论剖析案例,情景体验巩固知识,本节小结复习要点,推荐材料扩宽视野。书中包含大量的案例和理论,既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教材用书,也可作为社会大众的
E.H.卡尔是当代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大师,本书是卡尔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卡尔将国际关系思想划分为理想主义(乌托邦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分析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局势,批判了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理想主义,阐述了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书中提出的基本论点,诸如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权力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大的
本书为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年会主题即为“动荡欧洲背景下的德国及中德关系”,于2017年6月30日至7月1日在同济大学举行。近年来,欧洲面临一系列危机的冲击,包括欧债危机、乌克兰危机、难民危机、暴恐危机、英国脱欧危机,这些危机给德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状况的发展、德国在欧盟的角色与地位,以及德国的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