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全新的视角讲述了秦汉至隋唐时期东亚历史发展进程及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过程。作者引用大量史料和现代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阐释了中华文化对东亚各国的影响,以及东亚各国对中华文化的吸收与改造。他综合运用考古学、文献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证据,阐明了东亚各国如何通过将中华文化与当地文化相融合的方式,发展出既相互联系又各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和日本之间,除了战场上武力的较量,还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战。本书即对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和日本之间宣传战的进行情况加以探讨,论述了中日两国宣传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过程,分别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和日本三者在抗日战争期间对于“敌、我、第三方”的宣传政策、宣传效果及其原因,进而探讨宣传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和影响。
土耳其位于欧亚大陆的连接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东西方文明在此融汇交流,积淀下深厚的文化。古代赫梯人的文化遗存和特洛伊战争的动人画卷,倾诉着安纳托利亚尘封的往事;古典建筑的残垣断壁,印证着地中海文明的历史。拜占庭帝国统治下的小亚细亚半岛,基督教曾风行千年之久;伴随着突厥人长驱西进的步伐,教堂的钟声逐渐远去,清真寺的宣礼
汉魏以来,史学独立,汉唐之间史书种类与数量的繁荣、私撰史学的发达广受关注。然而即便私人撰写的史书,若以王朝为记载对象,也必然包含官方因素。本书避免官修、私撰对立的视角,注意到官方常规化的修史体制改造了王朝史编纂的大环境,也使纪传史体裁发生了变化。本书提出“官修史体制”的概念,指一套由制度保障的资料收集、整理、编纂机制及
江静,女,博士,教授,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日文化交流史、日本文化、五山文学等。《东亚学》是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编辑的学术论文集。其宗旨在于以东亚整体为研究对象,兼具全球视野,从原典出发,倚重文本细读,借助学理性的个案分析对东亚进行综合研究,探究东亚有别于它范围内的某一国或世界其他区域的区
平安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平安日本》收入了政事·人物、饮食·男女、阴阳·神佛、文字·文学、选说《源氏物语》共五章内容,深入浅出、精彩纷呈地展现了日本历史长河中那一特定时期的浮世绘,诸般风味,尽在其中。全书用中文写作,文字自成一格,流畅中不失独有的异国风情。《平安日本》雅俗共赏,从中可了解日本文化,特别是日
本书是一本专门针对日语专业本科生学习的核心教材。内容包括日本的早期历史、早期的封建社会、中期的封建社会、近世时代、近代时期、战后时期等。主要涉及的时代有:绳文、平安、镰仓、战国、江户等;主要涉及的人物有:神武天皇、源赖朝、丰臣秀吉等。本书通过客观的讲解、大量的图片和史料j记载很好i地展示了日本的文明史、文化史和发展史,
1805—1905年,苏格兰克拉托的洛家族中有许多成员奔赴印度为大英帝国的殖民事业效力。在这一百年里,他们经历了诸多戏剧性的重大历史事件,也体验了远离故土的种种磨难。他们见证了英国殖民史中惊人的暴行,一些人甚至身处其中,被对手残酷对待,同时又以暴制暴。斐迪南·芒特不仅发掘了自己祖母家族的过去,也生动呈现了很多英国人想要
作者能从《三国志》的历史材料入手,结合当下三国史研究最新成果,以曹、刘两位三国人物为历史横截面,辐射诸葛亮、孙权、周瑜等一众三国豪杰风云人物,细品三国故事和历史细节,理清历史与《演义》之间的关系。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史兼备、发人深思的佳构。一般读者论说三国,小说《三国演义》、史书《三国志》并不容易区分,这不能完全归咎于
《元代佛教史论》系陈高华先生关于元代佛教研究文章的结集,其中所论关涉元代佛教的方方面面,如元代佛教与元代社会、元代江南佛教略论、14世纪来中国的日本僧人,等等。是当代佛教史研究的重要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