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余姚县志》二十七卷,首末各一卷。扉页有牌记“光绪廿五年秋九月刊成”字样,书前有周炳麟序、邵友濂序以及孙德祖所撰凡例。卷一为疆域志,卷二为山川志,卷三为城池志,卷四为公廨志,卷五为风俗志,卷六为物产志,卷七为祥异志,卷八为水利,卷九为田赋,卷十为学校,卷十一为典祀,卷十二为兵制,卷十三为义举,卷十四为古迹,卷十
《(乾隆)诸暨县志》四十四卷,首末各一卷,乾隆三十八年(1773)刻本。清沈椿龄修,清楼卜瀍纂辑。书前有临汾王亶望、舒希忠、沈椿龄序,另有同纂姓氏、凡例、引用书目、目录等,卷首图八幅。卷一、卷二为建置,卷三、卷四为山川,卷五为古迹,卷六为星野,卷七为祥异,卷八为物产,卷九为风俗,卷十、十一为赋役,卷十二为学校,卷十三为
《(乾隆)余姚志》四十卷,乾隆四十三年(1778)修,四十六年(1781)刻本。书前有秦廷堃、唐若瀛、李汝麟序,又有唐若瀛所撰凡例,同修姓氏。卷一、卷二为建置,卷三为山川,卷四为津梁,卷五为古迹,卷六为城池,卷七为衙署,卷八为湖泊,卷九为物产,卷十为田赋,卷十一为灾祥,卷十二为风俗,卷十三为学校,卷十四为祠祀,卷十五为
《(万历)萧山县志》六卷首一卷,明刘会修,明戴文明、张谅、蔡大绩等人编纂。明万历十七年(1589)刻本,半叶十行行十九字,小字双行同,有图。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书前有罗万化序。本志修纂体例上承《(嘉靖)萧山县志》,部分文字记载亦有沿用,补载自嘉靖至万历间变革,亦增录相关诗文。
《(康熙)嵊县志》十二卷,清知县张逢欢修,邑人袁尚忠等纂。清康熙十年(1671)刻本,半叶九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左右双边。以志嵊县历代地理、建置、民赋、学校、祠祀、官师、选举、人物、艺文等内容。
绍兴县志资料,为民国时期绍兴县修志委员会辑录绍兴历代前志之作,原书共十六册,其中第一册为“乾隆府志摘补山阴之部”“乾隆府志摘补会稽之部”;第二册为“乾隆府志隶属府城之部”“李越缦堂嘉庆山阴县志评改本”“李评府志属于山阴之部”“又属于会稽之部”“康熙会稽志校误补遗”“道光会稽志稿校误补遗”;第三、四册为“越中金石记摘录山
《(民国)嵊县志》三十二卷首一卷,牛荫麐、罗毅修,丁谦、余重耀纂,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铅印本。书前有罗毅序、余重耀序,凡例,以及折页测绘县境图等24张,后有图考刊误。卷一地理,卷二建置,卷三水利,卷四赋役,卷五、六为学校,卷七、八为祠祀,卷九、十为职官,卷十一、十二为选举,卷十三风土,卷十四至二十二为人物,卷二十
本书分为小巷沧桑、走进深巷、水巷风情、小巷人物四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伍子胥:从这位苏州首任“规划局长”说起;讲张:那些历史化石凿成的巷名;我们在巷名上跳跃,就是在历史里跳跃;背负青天朝下看:苏州小巷的另一种情味等。
《(同治)嵊县志》二十六卷,首末各一卷,清同治九年(1870)刻本,清严思忠、陈仲麟先后主修,蔡以瑺等人纂辑。书前有时任绍兴府知府海霈序,严思忠序,陈仲麟序,另有修志名籍、例言及县志诸图。卷一为地理志,卷二、卷三为建置志,卷四为赋役志,卷五、卷六为学校志,卷七、卷八为祠祀志,卷九、卷十为职官志,卷十一、卷十二为选举志,
《(光绪)上虞县志》四十八卷,首末各一卷,扉页有牌记“光绪庚寅九月开修次年十二月书成”字样。卷前有卞宝第、潘衍桐、唐煦春等人序,另有修志名籍、凡例等,有图。卷一为方舆图、营建图,卷二为沿革表,卷三为职官表,卷四为选举表,卷五至卷十七为列传,卷十八至卷二十五为舆地志,卷二十六至卷二十九为食货志志,卷三十至卷三十二为建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