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不仅仅是书房,更是一个作家的心灵世界和精神家园。周作人先生说的自己的书斋不可给人家看见,因为这是危险的事,怕被看去了自己的心思,就是这个意思。从斋号到书橱、书桌、书灯、书签,到笔墨纸砚、笔筒、镇纸、水盂、茶承、茶食、清供、酒坛子,以至藏书票、藏书印、签名本、毛边本、插图本……书房里随处可
江南历来人文荟萃,文脉悠长。常熟作为江南的一个重要典型的区域,其近六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造就了灿烂的文化。从小辋川到虚廓园,再到半野堂,从钱岱到钱谦益,再到黄宗仰,本书力求通过对江南地域文化的文学性再梳理,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解读历史人文的发展脉络与现实意义。沿着常熟历史发展的轨迹阅读本书的每一个横切面,读者不难会有新的
如何谈论故乡,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心境。在一个虚拟世界越来越发达的时代,谈论在地且有实感的故乡,已然不纯粹是怀旧,更包含着一种文化理想与生活趣味。 本书是著名学者陈平原教授对于故乡潮州的一次文化探寻,也是却顾所来径的深情回望。书中以潮州为题,论文、随笔、演讲、序跋,体裁丰富,指归却一:故乡。无论是体味故乡的地域特质、生
本书收录李敬泽从1996年至2020年间创作的31篇散文。全书分为五个章节,从肃杀的黄河之滨到异域的西双版纳,李敬泽行走中国,寄情山水,记录着此时此地的所思所感。他在日常中发现诗意,用句句絮语将生活变成文学,让人阅读自然万物的清新饱满。不止于行走河山和日常生活,本书还是文学评论和文学批评的集大成者。古今东西,徜徉恣肆。
8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本书的作者做了一个当时看上去痴人说梦的决定--冲击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竞赛组A队的比赛选拔。本文记述三年路上的经历,包括训练、比赛、伤痛,身体感受和心理动态,以及与同伴、教练、队医的互动等。作者从过往日记中摘录了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三年间,与奔跑有关、冲击A队并参加第11届戈壁挑战
本书是“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丛书”的一种,是一部以明清泽州乡村地区存在的儒、释、道三教合祀庙宇建筑群为主要考察对象,进行扎实的归纳、分析和研究的著作,书中并对此类建筑背后所附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进行了简要探讨分析。作者进行了长期的田野调查,充分收集了该地区三教合祀庙宇的相关图文历史资料及口述资料,然后运用多样的学术研究
这是一本散文集,讲述了作者在小村庄榉溪的村居生活,作者工笔描绘了榉溪的一系列风物,如古戏台、杏坛书院、桂川古道等,刻画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如万道公公、孔品玉、一万先生等,亦书写了吃斋、品茶、观落雨等一系列村居生活场景,自然生动,文笔鲜活。作者通过细心品味乡村风物与村居生活,试图寻找一种理想的自在生命状态。本书书名
书中共辑录明末清初230多人的近千篇尺牍,汇编为12卷,可谓明清时期文人的一部尺牍总集。周亮工思想正统,但所录却能兼收并蓄,眼光独到,编辑得当。这部尺牍集在康熙元年问世以后,收到极大欢迎,故而后来作者又陆续编选了《藏弆集》(康熙六年)、《结邻集》(康熙九年)。这几种尺牍集,除《尺牍新钞》有影印版外,基其余至今没有标点本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旅居欧洲的十年来的散文作品,分成故事篇、感怀篇、异国印象篇及论述篇等五个篇章,内容充满了人文关怀及异国情趣。作者试图将其在欧洲旅居的所见所闻,以及回国定居后的生活体验与观感,透过一些小品表达出来;它既可以看成是作者的心路历程,也可以看成是一连串的短篇小说,趣味横生,可读性很强。作者在冥思写作时,咖啡竟成
本书集合了孙绍振教授对近七十篇中外现代经典散文的解读,另有中国现代散文导语三十则。孙绍振教授是全国知名的文学批评家。在文学批评领域,建构了一套独具个人特色的文本分析理论体系,对现代散文,特别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的解读颇有独到之处。本书收录的解读文章深入浅出,建立在作者深厚、精到的散文文体论研究基础之上,综合运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