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是我社继《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英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献》后的又一大型文献出版项目。敦煌藏经洞的古藏文文献,被英国斯坦因(1905年)和法国伯希和(1908年)分别掠取了泰半,其余散出部分大多分藏于甘肃各地博物馆。《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将全部甘肃所藏收录出版。配合我社正在进行的法藏、英藏敦煌藏文文献,将
本书是在分期断代的基础上对甲骨文做分类研究的一个尝试。就某类卜辞而言,对它的研究却是既全面又深入的。由于以分期断代为基础或云前提,这研究便有时代观念;又由于所研究的是这类刻辞的全部(当然是就目前已刊布者而言),这研究便有全局观念,避免片面性,更不致仅据碎片残辞立论发挥。而且,既然是全面的研究,当然也包括了文字考订、卜辞
本书由李燕编著,主要是李燕先生所写有关李苦禅先生坚守并传承金石文化方面的文章,以及精选苦禅先生收藏金石碑帖和金石碑帖题跋的资料集,由于这些图像资料不仅仅有重要的书法艺术价,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文物属性。对于人们全面了解苦禅先生的艺术修养和成就具有极大参考价。
《小双桥遗址的商与夷》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对小双桥遗址出土岳石文化特征陶器进行辨识,并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进行元素成分分析,推测部分岳石文化特征陶器属于本地生产。运用C、N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将该遗址所出商代入骨区分为从事不同生业模式的甲、乙两类人群。在考古学文化所见商夷关系转变的历史背景下,结合甲、乙两类人群的文
收录静德轩藏明清文房瓷三十三件图片(约70幅整版图片)、相关专业文字说明。藏品主要来源:国有文物商店、海内外主要拍卖:苏富比、佳士得、嘉德、保利等拍卖行,大部分藏品有早年海内外出版、拍卖纪录,传承有序。
《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中华文明史》一书遴选中国各大博物院馆的100件国宝级文物,以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为依据,讲述国宝本身的故事,揭示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揭示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将分散的国宝聚拢在一起,足不出户,便能领略国宝的魅力,便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让文物说话,真实的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的
《丝绸之路与中原》为河南博物院特展,包括史前至明清的珍贵文物300余件(套),分为丝路萌芽先秦时期丝路开启两汉时期四方通衢魏晋南北朝时期八方来朝隋唐时期丝路延展宋元明清时期五个单元,精选的文物包括陶俑、青铜器、瓷器、玉器、玻璃器等,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原和丝绸之路的关系,以时间为脉络,展示丝绸之路形成、发展的历程,以及对
《宿州市博物馆文物集萃》从宿州市博物馆文物中遴选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代表性的器物,期望通过它们展现出宿州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同时较全面的展现出宿州本地的历史与文化。
郭大顺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共和国培养出来的一代考古学家。《庆祝郭大顺先生八秩华诞论文集(套装上下册)》是为庆祝郭大顺先生八十寿诞而专门编辑。收录文章50余篇。主要围绕先生重点研究的红山文化和东北系考古学文化开展各项论述,也有记录与先生交往的文章,文末还有围绕着其成长历程和丰收的考古研究成果而写的学术年谱。
《颐和园藏文物大系·玉器卷2》为系列丛书《颐和园藏文物大系》之玉器卷的第2本。玉器卷收录颐和园藏玉器172件,《颐和园藏文物大系·玉器卷2》收录约二分之一。颐和园藏玉器从汉代至晚清,其中多为乾隆时期的玉器,其中一部分为乾隆御用之器。其用料、设计、做工堪称玉器中的上品。此次颐和园藏玉器系首次公开系统出版,可为玉器鉴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