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2版)》由梁小民编著,全面地介绍了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与基本内容。导言介绍了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上编是微观经济学部分,包括需求、供给与价格,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与收益,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下编是宏观经济学部分,包括宏观经济学概论,长期中的宏观经济,
《制度与变革:经济学问题研究十年》书稿收录了《求是学刊》公开发表的38篇经典的经济研究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都处于学术前沿性文章,记载了文章发表时代经济学的前沿问题,从而历时性的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世界经济学学科最高的奖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全称是“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TheBankofSwedenPrizeinEconomicSciencesinMemoryofAlfredNobel,通常简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它是在1968年为纪念瑞典中央银行成立300周年而设立的。按照诺
作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的行业观察,《免费经济:中国新经济的未来》选择了一个更普遍的视角:互联网持续至今的免费特点:选择了一个更近的描写对象:处在免费前沿阵地的中国网民。本书解释了免费模式的可持续性问题,阐述了“基础平台+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并推而广之,将免费从商业模式扩展到了普通网民的精神世界和现
契约是为了协调双方行为而做出相互承诺的一种协议。过去的30年里,“契约”已经成为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并随之出现了三种主要的理论框架:激励理论、非完全契约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这些框架使学者们能够对协作的微观经济学(其中包括产业组织学、劳动经济学、法和经济学以及组织设计)和分散市场框架下和制度框架下的宏观经济学有新的认识。
在《经济学理论与认知科学:微观解释》中,唐·罗斯探讨了经济学与行为科学的其他分支学科之问的关系。他的理论分析围绕如下中心议题展开:怎样才能把经济学阐释为一门健全的经验科学。认知科学、行为科学与经济学家的日常研究密切相关,唐·罗斯此书对经济理论与这些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究。该书提出的一个问题是:日
《新编西方经济学(第3版)》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微观经济学部分主要围绕着厂商如何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和利益机制的驱动下,进行资源配置这一中心展开分析,从中阐述了市场的供需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和成本理论等。宏观经济学围绕着如何使资源在一国范围内实现最优配置这一中心展开,从中阐述了国民收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宏观部分,主要面向国内应用型高校财经和管理类大学本科学生。全书共十一章,从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入手,围绕现当代宏观经济理论最核心的概念GDP而展开,深入讲解了各种宏观经济理论模型,介绍了宏观经济调控工具和手段,并结合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国际宏观经济理论作了引入式讲解。各章的开头和结尾有编
《从综观经济学到生物学》展示了华裔经济学家黄有光教授在经济学、生物学等诸方面的研究成果。比如,由他首创的综观经济学分析方法,因为不必采用不现实的完全竞争的假设,而能得出凯恩斯学派的结论,前伦大RobinMarris(1991)教授认为这是为凯恩斯学派宏观理论提供下完全竞争之微观基础的先驱分析。在福祉生物学方面,作者研究
《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