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基于从2004年至至今年中央连续多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以新农合、退耕还林、扶贫政策等措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农业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此同时,在农村较高收入差距背景下,本文还从居民收入流动性角度研究了收入流动性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9中国薏仁米产业发展报告由总报告篇、新产品与技术篇、知识产权篇、专题报告篇及附录五个部分组成。总报告篇以质量和品牌为主题:分析国内各薏仁米产区薏仁米种植加工与品牌建设,分析薏仁米产品的质量特点和当前产业发展现状,提出薏仁米产业质量与品牌可持续发展当前面临的转型,必须改变传统的初加工方向,调整为大养生大健康产业为,
随着新卜辞材料的公布以及植物考古浮选法的引入,晚商农业史有了重新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对我们认识整个先秦时期的农业史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晚商农业及其生产组织研究》以甲骨文资料与考古材料为核心,采用多重证据法,主要讨论晚商时期农业气候、农作物、农事活动、农业生产工具、农业卜辞与农业祭祀、农业生产组织等内容。《晚商农业
本书主要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手段,只有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才能够有效推动新形势下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快慢,金融服务创新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型
本书立足于中国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现状,从流通模式视角分析批发商主导、超市主导、合作社主导、公司主导、以及以批发市场为桥梁的流通模式中,安全农产品供给的动力源、动力机制、农产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关键点、以及管控的薄弱环节。基于理论研究、实证分析以及国外管控经验的借鉴,不仅从宏观管理方面给出了立足于我国国情的管控政策选择,还从
一战的前因后果改变了人们对工业文明的敬仰与向往,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企图重拾农业文明的辉煌,提出农国论。从吾国当确定国是,以农立国,经过振兴农业引发工业,再到以农立国,以工建国的调和兼顾,农国论不断充实内容,更新理念。20世纪2040年代的农国论是知识界对中国社会发展路向的深入思考和对现代化问题的艰辛探索,具有一定的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更不能大拆大建。为此,佛冈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在政府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创新,将市场机制引入政府治理,形成了以选择性激励机制为
改革开放以来,人与土地的分离导致中国农村村社共同体内聚力下降,但是,村社的自我防御和修复能力成为抵抗市场侵入的*后一道防线,底线的共同体仍然存在。由于仍然构成共同体,村庄社会的各种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被共同体本身的属性所消解。维持村社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就在于小农式的土地家庭经营模式的存在,然而,土地规模流转导致土地的经营权
为了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启动了全面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四个系列行动,即系列研究、系列试验、系列研讨、系列培训。2018年,人文与发展学院统筹协调系列研究活动,暑期7-8月,学院组织139名师生奔赴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乡村一线,开展有关76个主题的实地调研活动。本书将从产业兴旺、生态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9):聚焦农业农村优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