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龙门石窟系列考古报告的第一卷,书中全面、客观、科学、系统地记录了龙门东山擂鼓台石窟寺的各类遗迹,揭示了自汉魏以来该区域的历史演变状况,尤其是唐武周时期在寺院建筑、洞窟形制、造像题材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为学术界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擂鼓台区石窟寺院的内涵提供了研究材料,对深入研究龙门的唐代盛期洞窟乃至全国的唐代石窟,具有
本项目为《岳麓书院藏秦简》第五卷,是继《岳麓书院藏秦简(肆)》之后的又一秦汉律令文献的资料汇集,其中许多简牍内容为首次公布的文献资料。主要收录岳麓秦简中大部分出土秦令的图版、释文、注释。这批秦令文献对学术界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新发现,将会对秦汉法律、地理、行政制度、官制等研究提供更多的新认识,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
本文集共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简报等资料性文章9篇,学术论文10篇,反映了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近两年来配合城市基本建设、主动性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等工作取得的成果。文章作者主要是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在职业务人员,还有曾参加过工作的省内同仁。
山西珍贵文物档案 3
本书是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考古发掘报告,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楚都纪南城南垣外一处重要的聚落遗址——张家台遗址的文化堆积及9条灰沟、60个灰坑、32口水井的清理情况,对于研究战国时期楚都纪南城外聚族而居的居民的生产、生活及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傅凯栋藏殷墟甲骨
《河洛文化与殷商文明/河洛文化研究丛书》主要对河洛文化的内涵,河洛文化与殷商文化的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是一本研究河洛文化的优秀论文集。
音乐文物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能够很好地诠释礼制与乐制的关系,反映当时社会制度与哲学思想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本书共分七章,从考古学、历史学和音乐史学着眼,通过对先秦时期社会制度和音乐思想的大背景梳理,对先秦时期人类社会所遗存下来的音乐文物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分别论述了中国音乐起源说、商代社会制度与音乐考古、西周时期音乐文化与音
本书将通过“统一中国”“汉宫笙歌”“不朽来世”“多元文化”“丝路交通”五个部分,从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外交等方面解读秦汉文明的厚重内涵及深远影响,感受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这一灿烂辉煌的时代记忆。
《文房四谱》是宋代苏易简撰。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今属四川)人。是书凡《笔谱》二卷,《砚谱》《墨谱》《纸谱》各一卷,而笔格、水滴附焉。各述原委本末,及其故实,殿以辞赋诗文,合为一书。前有徐铉序,末有雍熙三年九月自序,谓因板书秘府,集成此谱。当时甚重其书,至藏于秘阁亦有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