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是人们感知世界与体验生命的方式和姿态,也是美学研究中的重要维度。本书聚焦中国古代审美时空观这一枢纽性问题,考察中国古代时空意识对美学思想观念的深层影响。具体包括三大版块:一是先秦儒道与佛教禅宗的时空观及其美学意蕴;二是中国古典美学基本范畴中的时空观;三是中国古代诗歌、书法、绘画、音乐、园林等艺术中的时空形式及相关问
这是一本面向大众进行审美知识普及的读本。人们生活中天天都能见到建筑园林、自然风景,天天都离不开饮食、服饰,与人交往时都需要具备社交礼仪和基本的道德行为;还有非常普及的音乐、舞蹈、诗文、书画、影像等艺术门类。这些对象虽为人们所常见,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很好地了解和鉴赏,如何认识生活中这些美的对象,本书从生活中美的形成以及不同
本书是一本美学专著,探讨如何建设中国美丽乡村。本书以乡村审美贫困为切入点,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诗词中,寻找文化根脉中的美学精神,探寻乡村摆脱审美贫困的路径。以现代性视野,重新审视宗法乡村审美贫困的命理逻辑,重塑传统文化中“桃花源”等美丽乡村原型,结合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等,寻根问脉,探寻根由。以宗法乡村的人学机缘
《笑的哲学》首次出版于1900年,内容主要基于亨利·柏格森早年在奥弗涅大学的一次演讲。本书名为“笑”,事实上是对滑稽的探讨。柏格森对“笑”与“滑稽”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系统论述了什么是笑的含义、可笑的事物中到底有些什么。他认为,喜剧首先须是人类的东西;其次,笑是一种大脑思考的结果,需脱离个人掌控的主题,笑才会发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CSSCI来源集刊,致力于开拓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本期紧跟学术与现实动态,收录的论文涵盖多个领域,包括文艺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悲剧理论研究、媒介美学研究、当代艺术批评等。
本书是北大美学教授顾春芳的一部全新力作,围绕《红楼梦》美学、敦煌美学、戏剧美学、中华美育、艺术美学、电影美学等六个方面深入阐释中国艺术的美学精神。 书稿中既有《闻香识红楼》《了不起的敦煌》《美是心灵的照亮》等美学随笔,也有《京剧艺术的精神品格》《宗白华美学思想的超然与在世》《布莱希特与中国美学》《敦煌艺术遗产与中国美学
本书以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这一古老而又常论常新的问题作为中心内容,对西方从古至今最重要的哲学家、美学家的这一思想观点及其发展的历史过程和逻辑关系,加以系统地疏理、论述和批判,在批判的基础上综合出新,重构审美精神。启蒙时代以来,随着文化领域的理性分化,本来密切相联的科学、道德、艺术发展为相互绝缘、不相往来的独立领域,各自探讨
本书在马克思主义休闲理论的指导下,借鉴西方休闲美学思想资源,继承中国休闲美学思想传统,立足于当下中国现代社会的语境,对中国休闲美学的内涵包括它的产生、概念、性质、功能等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本书深入分析了现代人精神生活的现状,探讨了中国休闲美学在实现他们精神生态的和谐、稳定、平衡、健康以及在更高层面实现他们精神
《美学与艺术评论》由复旦大学文艺学美学研究中心汇编。主要针对近年中外文艺学美学研究中最前沿的热点关注问题进行高水平创新性研究,内容涉及美学各个研究领域,如中外美学史、美学理论、文艺美学、比较美学等方向,收入美学和艺术评论方面有见地、前沿性的研究论文。本辑收入文章涉及二十世纪后期西方美学思想的新发展、文艺批评理论、中华审
本书为美学大师李泽厚成名作,“美学四书”之遗珠。不仅收录了李泽厚与朱光潜、蔡仪就美学的深刻探讨,还涵盖其对美学、中国古典文学等进行辩证批判的思想精华,多维度呈现了作者早期的主要美学思想。本书作为李泽厚“美学”系列的衔接,全面地展示出其美学理论演绎过程与思想内涵;体现了作者广阔的视野、厚实的比较认知以及在马克思唯物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