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饱和黄土浸水力学特性及其对地铁隧道的影响
本书依托广州地铁12号线联络通道工程,系统阐述了注浆法、冻结法、盾构法3种工法在复合地层条件下联络通道建造过程中的应用,包括注浆加固、冻结加固、盾构机适应性设计等关键技术。本书对于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联络通道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
深圳地铁黄木岗交通枢纽工程位于福田区笋岗西路与华富路交叉处,黄木岗枢纽建成后,将实现7号线、14号线及24号线三线换乘。既有7号线黄木岗站,自身建设时受黄木岗立交桥影响两端宽、中间窄,其使用功能和舒适程度有一定影响;同时7号线车站前期规划时未预留与14号线全面换乘条件,为实现三线高效换乘,需对既有7号线进行改造。改造过
首先,结合互联网地图提供的服务和开源大数据,对北京市轨道交通站域范围进行了划定,并通过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对站域的可达性进行了量化评估分析;其次,采用机器学习和多种空间计量方法,对北京市轨道交通站域的可达性与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北京市轨道交通站域可达性空间特征模型,并分析了可达性现状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本书在阐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轨道交通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如何建立基于多方复杂因素的人员应急疏散仿真模型,深入论述了引导者和指示标志在应急管控中的设置方式和有效性。书中以典型大型城市轨道交通站为例,详细介绍了综合考虑建筑物内部结构、人员密集程度、逃生人员心理、人流控制等因素,建立了地铁站三维
本书详尽探讨攻克同步建设不同功能隧道的工程技术与建设管理实践技术,为读者揭示了一种在城市复杂环境的岩溶地层中修建电力隧道的成功路径,其要点包括:1、提升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综合治理能力,打通了同步建设的立项、审批和资金等审批难点,为解决这一难题,首先是政府统一协调各方立场,其次是委托一个富有经验的咨询管理单位作为各方业主的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全国各大城市正着力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城市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深入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及运营必须牢牢把握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取向,在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前提下,努力早日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本指南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规划BIM应用;5勘察BIM应用;6设计BIM应用;7施工BIM应用;8运营BIM应用;9BIM应用综合平台。本指南是以深圳市为例,结合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实践和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编制,其他城市可结合本地化的BIM应用要求进行参考实施。
根据上海市和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2023年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编制计划>的通知》(沪建标定〔2023〕6号)的要求,由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会同各参编单位,广泛调查和分析总结了近年来上海市轨道交通工程预制装配技术积累的实践经验和先进技术,参考国家及上海市相关标
本书作为上海市交通运输行业协会标准,由上海市交通运输行业协会和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组织有关单位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自动化监测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其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自动化监测技术与方法要求;自动化监测硬件系统要求;自动化监测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