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论述了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共分为5篇。第1篇为导论,介绍了人因工程研究所需的基础知识;第2篇为描述性研究,论述了调查研究、用户与任务分析、研究数据的获取;第3篇为实验研究,内容涉及怎样做实验、独立组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复合设计、实验结果的报告与分析;第4篇为评价研究,内容包括多变量分析、常用评价方法、模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已经习惯了使用计算机和手机等电子设备。我们通过键盘和鼠标把我们想要的内容输入电脑,通过触控屏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进行各种随心所欲的操作。在我们看来,键盘和鼠标与计算机、触控屏与手机和平板电脑,它们一直是一体的,你可能完全不会去想,这些人机交互技术是不是与计算机同时出现的。其实人机交互技术是随着计算机的发
本书基于人-系统集成的理念对以人为本的柔性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具体步骤做了说明,对难题进行了解答。本书内容是跨学科的,包括工程设计、系统工程、人因与人机工程、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经济学、生态学和哲学。本书通过精彩的故事、翔实的论证、客观的分析,使读者能够对以人为本的柔性设计有进一步的认识,对人-系统集成有基本的了
高等院校设计专业教材·产品设计。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是人、机器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人。教材分为理论和应用两大部分。主要诠释了人机工程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人体各参数,以及人机系统、界面、关系设计和作业环境设计,以大量案例说明了人机工程学在环境设计、工业设计中的应用。修订版教材更新了案例,并对计算机虚拟技术、互联网和AI
《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教学目标的着眼点在于,如何构筑学生扎实的理论修养,如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学生从设计思维和设计意识上得到同步的提升。全书共分三个篇章,基础知识,以人为本,案例分析。其中,基础知识包括了人机工程学的概述、生理特征与设计的关系;以人为本部分,将从环境、人机界面、产品可用性与共
本书是针对研究生课程设计的,广泛概述了机器人、人工智能、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和设计等多学科主题。本书提出了相关的背景概念,描述了机器人如何工作,如何设计它们,以及如何评估它们的性能。独立的章节讨论了广泛的主题。包括不同的交流方式,如语音和语言、非言语交流和情绪处理,以及当今和未来社会中机器人应用的伦理问题。
《人机交互之道:研究方法与实例》详细解读了人机交互领域中的一些研究方法,其中既有偏社会学和定性研究的,也有偏技术与工程的。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一些用于记录和获取新型数据的技术和设备,如各种传感器系统、眼动追踪设备和各种日志系统等。最后,本书介绍了人机交互中三种较新的数据分析方法:回溯分析法、智能体建模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
本书系统介绍了操作与过程分析、问题解决方法、决策方法、改善方案实施、动作与时间研究、抽样及其标准化、薪酬制定、培训等实用性非常强的工业工程与现场改善的理论与方法。本书从合理的工程方法、符合实际的作业标准以及公正的薪金报酬三个方面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管理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和方法,并辅以应用案例、习题和在线支持,是一本值得推
本书为2020年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按照高等教育教学特点并结合设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编写。在教材模式上采用“导入式→互动式→案例式→实践式”并逐步深入,在教材内容上对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做了系统而简明的介绍,同时紧随新技术发展,融入人机工程学的新技术、新知识及新成果。本书共分为11章。第1章为人机工程学概述,第
《工程心理学》(第2版)基于“以人为中心设计”的学科理念,系统反映了工程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当前重要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全书以人机关系的演变为线索,设计了4个部分、14章内容。第一部分导论(第一至三章),主要介绍工程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发展特点、研究方法及人的信息加工过程和规律;第二部分机械化和自动化时代(第四至第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