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国家通用语言班系零基础学生,没有专业、系统的蒙古语入门级听、说、读、写系列教材。无法系统教授蒙古语相关背景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初步学习者交往交流的任务。该著根据《蒙古语文应用水平等级考试大纲(MHS)》初级部分200基本词汇,围绕蒙古语中常用的交流情景(问路、就餐、购物、看病)设定多种场景会话,
嘉绒藏族的语言和文化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藏族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具有重要的语言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的价值。本书内容主要突出嘉绒文化的特征,其中包括绪论、语言、宗教文化、建筑艺术和民俗文化,另有五个附件是集中了过去发表过的部分成果,经过认真修改后,补充了大量的内容。本书不少内容是作者经过多年田野调查收集的第
本书稿简要介绍了迪庆藏族自治州内藏族人名的取名方式和汉语译名情况,简述了人名的含义和破解重名困扰的思路,提出倡议藏语名字汉语音译的多样化,推介藏语人名汉语音译、意译规范化方案。本书根据现实生活实际的需要挑选了500个左右的双音节、三音节藏名,包括藏文书写的人名、音译汉字、人名的涵义和供选用的同音字、近音字四项内容。正文
本书共收录了布依语词汇200余个,并配上相应图片约150多幅。全书分为天文、位置、人事、居所、衣饰、器具、谷物、美食、蔬果、禽鱼、家畜、颜色、花木、竞技、节日、舟车、香茗、称谓等十八卷,收录范围为布依语第一土语区,采用“以卷类目、以文解词、以图配文”的编写体例,以“词+文+图”形式予以呈现。此外,本书对布依语词汇的书写
本文以斯瓦德什(M·Swadesh)的《百词表》为依据,对彝语和汉语的动作核心词进行研究。全文约15.6万字,讨论了19个核心概念,具体词目共计308个,分别是汉语182个,彝语126个。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选题缘由、彝语动作核心词的研究意义、研究概况、研究创新和研究局限以及研究材料和研究
本书为“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丛书”中的一册,其内容是课题组人员按照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技术规范对忻城城关地区壮语进行语料整理研究的成果。本书主要介绍忻城城关壮语的概况,作者采用国际音标来整理忻城城关壮语音系、词汇和语法,其中记录词汇9000多个,语法例句100句,比较完整地描写该语言点的语言现象。本书的出版,能够
本书为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丛书中的一册,其内容是课题组人员按照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技术规范对都安壮语地苏话进行语料整理研究的成果,对其概况、语音、词汇、语法等进行了调查研究。本书的出版,第一,可以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第二,形成包括广西语言文化资源调查采集、整理研究、教育传承、展示宣传、应用开发、人才培养等
本书共有七章,主要研究对象为词和语音演变的变化及其所带来的字形混乱、书写不规范、句型异化等。本作品引用参考了迄今藏语言文字研究之大成,收集了广泛的田野语言素材,阐述了除文字记载以外的很多方言词缀、词汇,以及它们的功能。是一部有见地有分量的学术专著。以传统藏文文法为基础,辅以现代语言学理论,涉藏地区的各方言及其分析、对比
为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2017年教育部开展了普通高等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为此,基于师范专业认证的视角来探索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西昌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专业的现有人才培养状况,采取的改革和创新手段,以及取得的成效,并做
本书稿是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与国家民委古籍整理研究室合办的民族古籍领域的专业图书。主要收录西夏、突厥、回鹘、满文、傣文和藏文等民族文字文献研究的相关论文,内容包括传承“绝学”,阐释本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探讨民族古文字的解读以及文献中蕴含的民族语言、宗教、历史、文化等。作者为国内外顶尖的民族古文字专家,旨在为民族学科研究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