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先秦两汉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一些代表性作品。上编收入六篇论文。其中四篇论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讼难决的几个问题。第一,《地理考察与<山海经>成书蠡测》,探究了大禹治水与《山海经》的关联。第二,《<书>与国史<春秋>的生成》,阐释了《书》和《尚书》与国史《春秋》和《春秋》的生成与
为什么我们如此迷恋细节?细节在文学的发展史中经历了何种演变?文本细读时,哪些片段值得筛选成为细节?动作环境病句反逻辑标点符号被动语态其中隐藏着何种玄机?契诃夫为何让医生不断划燃火柴,这和我们的欲望有什么关系?看似偶然的日期何以成为马尔克斯人物的宿命?熬过漫长的工作日,卡夫卡认为K.还会在星期天加班吗? 细节,构成了文学
本书是作者1970年在担任哈佛大学诺顿诗歌教授时的演讲集,主要围绕历史中的自我之真诚与真实问题展开,某种程度上浓缩了他此前对诸多作家及文学文化现象的研究与思考。由于涉及众多的文学现象和理论问题,又包容了黑格尔、弗洛伊德有关精神的自我实现及潜意识理论,这部演讲集的思辨色彩很浓。他认为,对真诚和忠于自我的不懈追求在道德生活
杨维祯(1297—1370),号“铁崖”,诸暨(今属浙江)人,晚居松江(今属上海)。著述颇丰,元末明初东南文坛领袖,其“铁崖派”当时风靡江浙,影响深远。《杨维祯全集校注》对杨氏存世作品的全面整理和深入研究。全书精选底本十九种,并且广罗校本,别集以外,各种总集、方志、游记、书画著录、大型类书,以及传世墨迹图像,皆在收録参
本书是一名熟悉文学史、哲学理论的中文系教师浸淫在当代流行文化、数字产品中偶然得到的一些有趣发现:它们把那些看起来不可能扯上关系的东西放在一起,发现了这些对象之间莫名其妙(但仔细推敲完全说得通)的关联。这些作者口中有趣但很难进入学术体系的“科研废料”,最初零散地以播客形式在网络上流传,获得了不少大众的喜爱,本书将是它们的
在20世纪70年代非洲葡萄牙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前,非洲葡语文学在国际上常被蔑视、扭曲乃至全然忽视。新世纪以来,安哥拉、莫桑比克逐渐摆脱了战争的阴云,与佛得角、几内亚比绍、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国一起,逐渐进入文学发展的新阶段。在世界葡语文学内部,来自非洲葡语作家的声音已与葡萄牙、巴西的作家形成鼎足之势。以最富盛名的卡蒙斯文
从地域上看,北非的文学作品多数情况下被文学界归类为“马格里布文学”系列。而“非洲文学”一般是指撒哈拉以南非洲裔的作家在欧美出版的文学作品。但是,由于北非法语文学与撒哈拉以南非洲法语文学在创作环境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关联性,本书的作者们倾向于采取广泛意义上的大非洲概念,即将北部非洲的法语文学(此处主要指马格里布国家的法语文
本部论文集以“‘大变局’与外国文学研究方向”为主题,以在第一届全国外国文学博士后论坛中宣读的优秀论文为主体,研讨如何重新理解“文学性”、如何审视外国文学研究的历史化等问题。根据各分论坛的主题,论文集分辟八个部分,包括“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俄苏文学研究”“东方文学研究”“德语文学研究”“法语、西班牙语文学研究”“比较文学
王宁先生不仅是我国比较文学界和外国文学界的领军人物,也是当今中国人文学科最为杰出的学者之一,在海内外拥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力。王老师从教四十余载,桃李满天下。本文集所含论文的作者都是曾经受业于王老师的学者,文集为学术性论文集。主要目的是纪念王宁先生(1955--)七十周年生日,内容主要包括对王宁先生的学术贡献、
文艺学对文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然而真正了解文艺学研究现状及其态势者并不多,大多数文学专业的本套丛书强调指导性与实践性,在叙述上力求简明扼要,在充分评价相关各种理论的同时,阐发自己的一家之言,创造一个开放性的思想/理论空间。本册从文本解读、文学与世界史的关联、文学形式体裁和政治理论的发展和从跨学科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