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千年文明发展史,流传着古物名玩数不胜数,有古韵古香的青铜器、晶莹剔透的玉器、巧夺天工的金银器、栩栩如生的书画等等,悠久的历史传承,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传世国宝,这些被岁月浸染的国宝背后所承载的都是中华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了解传世国宝,实际上就是在了解我们这个国家的历史,这本书选取了一些向我们展示了国宝的流转,让我们走
大鹏所城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鹏所城不仅保存有完整的物质形态的城防系统、明清民居、街巷格局、周边环境,还保存了系统的大鹏文化(包括语言、神灵崇拜、节庆习俗等),其原住民几乎均为明清两朝军士的后代。其中“太平清醮——大鹏所城祭拜英烈习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者为大鹏所城博物馆馆长,数十年来扎
本书以荆楚茶道建筑遗存为对象,深入探讨了在数字化技术与文化传承双重驱动下,如何实现其活态保护与再生路径。荆楚茶道建筑遗存作为跨区域文化线路的物质见证,承载着深厚的本体价值与外衍价值,是茶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书通过多维度的分析,揭示了荆楚茶道建筑的独特地位,强调其在传统建筑风貌、茶文化表达及地域文化特征中的重要作
这是一本结合了国宝文物与手账记录功能的特色文创书籍,博物馆手账,按照历史年代表为序,展示了近90家博物馆160多件国宝。本书以中国历史为线,以文物为镜,管窥传统文化,唤起中国人最深层的文明记忆,近距离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底蕴!通过日历这一载体,不仅仅介绍文物、传播历史知识的经典,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播。这
丛书简介:在中国教育部的支持下,北京大学与国内外多所优秀中学联合启动的“亚洲青少年交流计划”自2021年开始,接收来自国际优秀高中学生共同参与线上课堂,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此项计划不仅凝聚了教育、科技界的智慧和资源,而且着眼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次大学与中学深度融合、共同育人的创新尝试,致力于在真实的科研课题学习与
《考古学集刊》创刊于1981年,目前已出版29集,每年出版2集。该刊主要刊登长篇田野考古发掘报告、考古研究论文,以及有关科技考古的实验报告、论文等与考古学相关的学术性、资料性论著。固定栏目有调查与发掘,研究与探索,考古与科技,变动栏目有考古学家与考古学史,国外考古,学术动态。自1981年创刊以来,在学界已有很大影响。本
这是一部资料扎实、图文并茂的三星堆普及读物。四川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以其神秘的出土文物,展示了古蜀文明的绚丽多彩,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本书生动呈现了始于20世纪初至今一百多年对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发现、发掘过程,以及近20年最新的发掘和研究成果。作者对三星堆和金沙文化的关系、古蜀文明的兴起和消失经过、出土文物的寓意和内涵
本书是故宫博物院展览“祥开万象——故宫西藏文物联展”的配展图录。图录分为三个单元“花生满路”“花繁叶茂”“春华秋实”,以花的吉祥、幸福意象贯穿始终,以故宫博物院所存文物为基础,结合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所辖文博单位收藏的文物精品,讲述西藏与内地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文化,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动人故事。以此揭示出自古以
墓志,是置于墓圹范围内的祔葬品,其上书镌逝者姓名、生卒、乡贯、家世、婚宦、德行等相关信息。因其材质、形制与书镌文字体例、内容反映了葬俗变迁,蕴含重要社会历史信息,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南京出土东晋南朝墓志有独特的学术价值与恒久的艺术魅力,是六朝古都南京出土的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文物。南京市博物总馆编著《贞珉流徽》一书,
成都杜甫草堂是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五代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后历经宋、元、明、清修葺扩建,草堂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文化圣地。现今草堂建筑格局主要由草堂旧址纪念祠宇、草堂寺和梅园三部分组成,建筑风格具有显著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