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安德森用一种大写意式的粗犷笔法,粗略勾勒了20世纪上半叶欧洲大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文化,把具有种种倾向和内在差异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和人物,置于统一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传统之下,对其总体特征进行了广泛论述和评价,为国内外学术界和思想界提供了一部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安德森在介绍和探讨西方马克主义的过程中,以
《模糊性的道德》是波伏瓦存在主义理论和女性主义哲学入门之作,为《第二性》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全书收文两篇,《模糊性的道德》对人类的境况展开了深刻的思考。波伏瓦长期研读黑格尔、克尔恺郭尔、康德等哲学先驱的著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存在主义哲学观,她提出了存在的模糊性的观念,并首次阐发了自由哲学的概念;主张承担自身的存在,争
分析哲学究竟是什么?分析哲学有何长处?分析哲学的问题是什么?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的所谓鸿沟还存在吗?作为分析哲学奠基者之一的女哲学家是谁?分析哲学家们如何处理语言、逻辑和数学问题?本书是牛津通识读本(VeryShortIntroductions)中的一部,以清晰、轻松、幽默的笔触介绍了分析哲学的主要问题及其思想背景,对分
《形而上学》的作者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作为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著述丰富,是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形而上学》是他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亚里士多德通过对以往哲学的批判性考察,探究了针对高、普遍的原则为对象而能到达的高知识,因此也称之为第一哲学。《形而上学》从
本书围绕人类和哲学家如何与“概念”打交道展开。我们平日里会运用各种概念:知道、真、道德等。这些概念的语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人类(尤其哲学家)会积极介入推动概念语义的转化,即改造概念。概念的改造会涉及诸多哲学层面的规范问题:概念改造中的“概念”是什么、哲学家能否控制概念语义的变化、新概念是否要与旧概念保持连续性、概念与知觉
赵柯,现就职于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近现代政治哲学,西方隐微主义等。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编写著作2部,独立完成译著2部。列奥·施特劳斯(LeoStrauss)关于西方哲学史上双重教诲传统的说法,被称为施特劳斯的隐微论(esotericismthesis)。在施特
本书分为十一讲,内容包括:导论、新英格兰先验论的起源、新英格兰先验论的形成过程、新英格兰先验论的宝典、新英格兰先验论的个体主义意蕴、补偿法则与圆的扩展、新英格兰先验论者的理性实践、新英格兰先验论的实用主义旨趣等。
本书系统梳理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探究他们关于异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领域,研究科技异化、交往异化、消费异化、大众文化异化的关系,比较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不同,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价值及局限,特别是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各种新的异化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消除异化
1347年,意大利城邦锡耶纳仍以它的富庶和美景著称于世。然而,在随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这座城市的人口锐减四分之三,整座城市一度尸横遍野,一副鬼城模样,政权也在不足十年后走向终结。引发这场灾难的直接原因是横扫欧亚大陆的黑死病,但战争、饥荒、社会运作方式以及当时有限的医学认知水平也在为这场死亡浩劫推波助澜。《人类死亡史》
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意识的虚假问题和人类的生存状态不断展开着反思和批判。期间,经历了从总体性的实践批判到分散性的文化反抗、从宏观的生产批判到微观的心理剖析、从同一性“建构”到差异性“解构”的逻辑演进和转换过程。由早先的阶级意识批判到后来的文化批判,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