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嘉庆两朝,迄于道光中叶的百余年,经史考证,朴学大兴,成为当时的学术主流,学术史上称之为乾嘉学派。作者陈祖武先生将乾嘉学派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力求准确梳理乾嘉学派的形成、发展、蜕变及向近代学术演进的过程,其中既包括对众多学者深入的个案探讨,也包括对学术世家和地域学术的群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实事求是地阐述乾嘉学派
本书分为十章,内容包括:王船山实学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学术渊源、王船山实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精神、王船山经世致用的土地所有制思想、王船山经世致用的政治思想、王船山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王船山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王船山经世致用的生态伦理思想等。
王船山公正思想是对明清哲学的转型和重构,是返本与开新的统一。本书采用历史与逻辑统一、诠释与分析结合的方法,从船山公正的范畴论、天道论、人道论、心治论、礼治论、治民论、治制论、评价论八大维度,展开对船山公正思想哲学机理的逻辑解析和梳理,旨在阐释和探讨船山公正范畴的内涵、公正思想的哲学依据和公正目标实现的路径。公正范畴的内
20世纪70年代末,王船山学术思想研究得以全面恢复。随后的三十多年,王船山学术思想研究的一些重要领域有了拓展,有了更深发掘,呈现出拨乱反正与恢复、争鸣与反思、深入与拓展、集成与创新的四种路向。本书对这四种路向深入研究,梳理王船山学术思想研究的历史,总结特征和规律。本书为湖南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王夫之专题研究”〔21ZD
本书内容包括船山学研究、船山思想的传播和接受、船山学研究资料集锦三个部分。内容包括:王兴国先生对船山学研究之贡献、开新与突破——张立文的船山哲学研究、民国时期嵇文甫的船山学研究、王船山哲学研究在北美的发展、许冠三的船山学研究、建构唯物论研究范式的侯外庐船山哲学研究、提升船山学研究的品位等。
本书分船山哲学思想研究、船山政治思想研究、船山伦理思想研究、船山诗学研究四部分。内容包括:王船山人本思想天道依据的三层逻辑建构;船山己物之辨的多重意蕴;论王夫之本体论视域下“生理”观之逻辑展开;王船山“合两之道”之生死观阐释——以《西铭》与《太和篇》两篇批注为例等。
本书系统评述了明末至20世纪初,两百多年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概况,着重就清一代的哲学、经学、史学、等自然科学进行了全面论列,把每一时期的学术作为思潮进行总的历史考察,探讨起因,分析点,剖析衰落之根源,并对各个时期、各学科的代表人物及著作详尽阐述。
本书主要是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讲述王船山的心路历程。书中虽然主要是以船山的实际人生经历为表达目标,但同时也涉及了船山一些很精深的思想。透过对船山的了解尤其是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了解民族精神财富积攒的艰辛与曲折过程。通过对于船山的理解,我们也可以进而了解人类的精神之伟大与崇高,了解古今中外的贤哲们,
戴震哲学思想集中表现在《孟子字义疏证》一书中。本书选取戴震哲学代表作《孟子字义疏证》及戴震前期重要哲学著作《原善》进行白话翻译,并加以注释。《孟子字义疏证》则以他稍前些时写的《原善》三卷为理论基础。《原善》中所谓“善”,在戴震看来,既是自然的规律,也是社会的法则,又是人的道德。书中还选取《孟子字义疏证》后附《绪言》(《
本书是关于巴蜀大儒刘沅(1768—1856)的研究专著。刘沅被后世尊称为“川西夫子”。作为一位生活于朴学昌盛时期的儒家学者,他却以宋学方法解经;作为远离当时学术中心的一乡善士,却为了“回归孔孟”,以一己之力完成对儒家所有经书的重新注解;作为一名胸怀天下的道德君子,他将毕生心血献给脚下的土地和普通士人民众,成为扬慈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