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仙姑文化现象研究》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获得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立项。该书由八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写八仙传说与民间故事,第二部分写八仙及何仙姑仙籍考证,第三部分写零陵何仙姑传说的主要内容,第四部分写零陵何仙姑传说的文本记述,第五部分写零陵何仙姑传说的田野考证,第六部分写零陵何仙姑传说的仙姑形
《全真道研究》第十二辑都收录15篇学术文章,主要是对全真道老学诠释的特点、全真道掌教问题、金元时期全真道的教职体系、元代著名全真道学者李道纯的性命双全思想、元明之际的全真道士方从义的生平事迹与思想、现存碑刻资料对明代陕西终南山楼观台道观的宗教传承情况、清代全真道文学、全真道与唱道情的关系、清初全真道在江苏的传播情况等进
《丘处机一言止杀考》本书以翔实的文献资料、严谨的逻辑推理,对丘处机一言止杀的传说进行了质疑,认为一言止杀并非史实,从中更可见早期全真教的传道与后世的误读。本书对道教史研究界的非理性的宗教情感有所批评,对王重阳、丘处机等人的虚妄情节有所揭示,对陈垣、姚从吾等前辈学者之误读有所批判,以期还历史以真相。
《全真道研究》第十三辑都收录14篇学术文章,主要是对金元时期的王重阳叙事与形象嬗变、金元时期平度云山道教考、全真南传与元代江南文人的全真书写、明初武当山全真道士丘玄清考论、碑刻所见盛京都城隍庙的历史变迁、碑刻所见三原城隍庙的全真华山派、从《干元观碑》看阎祖派兴起及全真道在茅山的传播、明清时期全真道在河西走廊的传播、清末
本书是对清代高道闵一得所作的《古书隐楼藏书》进行点校。是根据清光绪年间湖州金盖山纯阳宫刻本(简称“金盖本”),和民国五年起由万启型重刻顶批本(简称“万本”)两种版本进行综合整理,并加以汇校。本丛书按内容重新进行分卷排序。书稿记录了龙门派第一代至第十四代近百人的生平事迹,是研究龙门派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闵一得他开宗创派,
雷思齐是宋元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易学家,他流传在世的易学著作有《易图通变》和《易筮通变》。这些著作体现了雷氏对于《易》本原课题的自觉。为了解决这一课题,雷氏对宋以来的图书易学进行了论衡和创新,确立了以“数”阐“原”的理路。本书从数的角度对雷氏易学进行研究,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雷思齐生平,阐明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本书内容包括五章:唐代道教的繁荣与发展特点;理论影响——上清派对唐王朝政治思想的渗透;实践参与——唐前期上清派道士与政治的互动;渐趋疏离——唐后期上清派与唐王朝的现实分歧;唐代其他道派与政治关系之比较。通过论述,总结出唐代上清派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状况,以及上清派在与唐代政治合作联系的过程中发展情况。
本书讲述了19世纪以前西方对道教的认识;19世纪法国汉学对道教的研究;20世纪法国汉学对道教的研究等内容。
本书专门记述了流传于清流、永安、连城、三明、宁化、明溪等地的欧阳真仙信俗文化传统习俗。作为地方保护神,欧阳真仙以其充满神力的传说故事、诚善公信的处世哲理、淳朴相守的民间情感,持续地影响着当地的民情风俗。有信息表明,目前欧阳真仙信俗还随着人口流动,向江西、广东,甚至海外一些地区传播。欧阳真仙信俗无论从文化内核还是文化形式
《黄庭经》系我国古代东汉时期开始流传的一部道家重要典籍,得到了王羲之等古代大书法家及大政治家、大文豪的重视甚至崇拜,对后世道家流派及民间影响深远。本书包括三部份,上篇为《黄庭经阐微》,共四篇文章,讨论两部《黄庭经》的撰成年代,相互关系,并探讨它们的修行法门,及其对汉代《太上灵宝五符序》、《周易参同契》、东晋上清派存思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