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汉学家窦德士的代表作。作品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讲述了大明王朝的边防战史,并从战争史的视角,对明代的政治制度、地方管理、军事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书将明朝北部边境防御历史划分为14个时期,论述明朝皇帝、官员和将领在实际处理边境防御问题时,是如何思考、争论、做出决策的,探究明朝是如何在长达276年的统治中确保领
本书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入手,以西方年鉴学派的理论,完整展现所谓“万历四大征”:宁夏、援朝、播州、萨尔浒战役的前因后果。为读者揭秘明帝国走向全面衰败之前的军事巅峰,以及内外战争对国家政治、经济的深刻影响。
本书全面记述恽代英在黄埔军校工作担任政治教官对民主革命问题的宣传和解答,是研究恽代英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珍贵资料,是研究中国共产党早期军队政治思想工作和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创建、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珍贵资料。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再现朝鲜战争历史风云的经典作品,以恢宏的气势、凝练的语言、多维度的视角记述和分析了朝鲜战争成因、决策过程、五次战役及板门店停战谈判等重大事件,包括战前国际国内形势、重要战役战况、双方将帅决策过程及这场战争中涌现的堪称“军神”级人物,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本书通过翔实的史料全面揭开朝鲜战争台前幕
本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方法,对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进行了研究。主要有三个特点:1.拓展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的研究范畴,在以游击战争军事斗争为研究主线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这一时期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民众动员等问题,加强了对地方游击队、便衣队的研究,更多地关注武装力量的军政训练、组织机制、宣传后勤等自身建设;2
本书是研究东周近卫制度的著作,作者首先评述相关历史资料,从传世文献、出土文献两个角度,展示了本书的研究基础。东周各国关于近卫军的史料侧重不同,作者在厘清史料、勾陈王畿(周)、齐、晋、楚等国的近卫制度的同时,论述上又各有侧重。其中,在讨论王畿近卫军时,侧重考证其职能、选拔、训练等;在讨论齐国近卫制度时,展示了其军号、家兵
本书是对北洋水师建军前夜,也就是1886年5月,醇亲王在李鸿章等人的陪同下,巡视北洋海防的全景实录。本书是一部研究北洋水师、北洋海防的一手资料,其中大量新鲜的史料定会为学术界提供崭新的研究思路,为关心北洋水师的读者提供直观的视角。
《辽金军制》是宋史大家王曾瑜先生对辽朝和金朝军事制度的研究成果。王曾瑜先生对辽朝和金朝军事制度的演变过程作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对于辽金中央军事机构和军区设置的沿革、武装力量的体制、军队编制、募兵制度、军事装备、后勤和军费、军法和军政等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还对士兵的来源和民族成分进行了分析,对军队中流行的敬鬼神及宗教活
本书记录了从上古黄帝时期一直到清乾隆年间的一系列重要战争,有合纵连横定乾坤的秦灭六国之战、破釜沉舟胜强秦的巨鹿之战、三分天下的晋灭吴之战、时间跨度长达70余年的清朝平定准噶尔之战......本书虽然并不侧重人物的描写,但战争的主体是人,在这本书中,读者依然可以领略到古代帝王将相的风采,如武王作《牧誓》的坚决、项羽破釜沉
本书是一部关于淮海战役的口述史料,是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中心自2014年起启动的“淮海战役亲历者抢救性采访工程”的初步成果。工作人员奔赴全国20余个省市,行程5万多公里,共采访平均年龄达90岁的淮海战役亲历者数百位,形口述资料230万字。现以采访时间为序,辑选了200余位淮海战役亲历者口述资料整理出版。他们中有身经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