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研究英语十四行诗的历时演变,抓住英语十四行诗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节点,纵向梳理其发展脉络,厘清诗人及诗作间相互影响的关系。纵向维度的研究包括早期译介、转折过渡、繁荣发展、再次复兴、现代元素五个层面的问题。下卷研究英语十四行诗的艺术传承,从几个横断面对诗歌进行把握,开展从内容到形式的全方位探索。横
这是一部研究诗学的专著,对诗的诗眼、空间、意象、意境、境界等诸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辨析颇具新见。本书对“诗的本质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见解,认为诗的本质是意境,并通过系统的论证强化了这一观点,又进一步将意境比作诗歌的基因,强调没有意境则无法构成真正的诗歌,从而对诗歌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作出了明确界定。这一理论
《理论之后的阅读》深入探讨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各类理论带给文学阅读的益处与限制。一方面,解构主义、性别研究、后殖民主义等,为照见文学文本中以往不易被察觉的角落提供了崭新的角度;另一方面,这些理论为读者提供了现成的套板反应,使文学阅读陷入目的狭隘的怀疑阐释学,从而让文学阅读丧失其应有的人文价值。坎宁安认为,文学阅读应如
本稿分为“学者访谈”“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文学理论”“物叙事研究”五个部分,共计28篇论文,作者以各大高校外国文学教授为主,论文质量普遍较高。《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一年两期,在国内外国文学界中的影响日益增大,是外国文学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本书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来德语国家的现代主义文学与欧美其他国家的在文学、艺术、建筑、音乐、历史、社会思想史等领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为主要内容,编有十二讲,主题包括“现代主义文学导论”“印象派”“维也纳现代派”“象征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新实际主义”“反战和废墟文学”“记忆文学”“后现代文学”“分裂两德的文学”以
本书收入对三十九位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短篇小说大师的精辟评论。作者以其独有的洞察力,详细介绍了那些塑造短篇小说艺术的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从现实主义的辛辣,到印象派的微妙,再到表现主义的生命力,以及卡夫卡-博尔赫斯式梦魇般的怪诞幻想,评论视角和作品选择都别具一格,展示了短篇小说创作无限丰富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的相关性、国内外学界当前有关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的理论热点与前沿问题,以及新文科、课程思政建设与外国文学教学改革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外语非通用语种文学发展历史、作家及作品研究等。本书主要探讨在当今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性的进程中如何进一步促进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的发展,应对挑战、与时
这是一本将叙事理论与诗歌研究有机结合的专著。它从叙事理论的角度入手,从叙事学跨文类研究出发,对诗歌叙事学研究对象、研究基础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对其形成及在中外的发展状况与独特呈现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联系中外古今的抒情诗歌,围绕抒情诗叙事学研究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如抒情诗的叙述交流、抒情主体,抒情诗中所表现的故事与“外故事
本书从全球化的多维度视角出发,全面审视了当代英语文学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书中通过对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当代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细致解读,分析了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元性如何促使英语文学形成新的审美标准,同时探讨了英语文学在全球化语境中如何保持其独特性。此外,还关注了全球化对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教育及文学产业的影响,为理解当
全书以“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条通向自我的路”为核心,以文学经典为载体,话题涉及人生的意义、环境的选择、自我认知的建立、女性成长等,启发读者对人生的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