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江苏历史文化丛书新编》系列之一,以鲜活的史料、多维的视角、质朴的语言,从党建引领、文化兴村、转型发展、善治安民等方面,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马庄村因地制宜振兴发展的先行探索历程,提炼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马庄经验表明,乡村振兴需要精神驱动,强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厚
“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2017年2月,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大运河森林公园时指出,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同年6月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20年11月,在江苏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习
本书稿精选了2001年至2022年作者在国内外采写的60余篇独家新闻报道和拍摄的数十幅现场新闻图片,报道内容涵盖经济、文化、教育、艺术、体育等多个方面,从记者的视角,以新闻故事的形式,用真实、客观、生动、细腻的笔触,呈现难忘的历史瞬间,反映时代的变迁和世界的发展。对作者而言,这是她用脚步丈量世界、用文字关照世界独家记录
厦门大学新闻学系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新闻传播人才。本选集收集、整理新闻写作、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等新闻实践课程中代表性学生作品,并以作者手记、实践作品与教师评语的方式呈现,以此展现厦门大学新闻实践教学成果与新闻学子风采。这次收录的报道和评论
本书讲述申军良15年漫漫寻子路上所发生的点滴,申军良与孙海洋、郭刚堂等寻子家长一道,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以及找回孩子申聪之后的平静生活。通过叙述自己寻找孩子15年的经历,可以给更多的还走在寻子道路上的父母们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帮助他们更快地找到自己的孩子。寻子路上,党和政府、公安机关、新闻媒体、爱心人士共同为了召回丢失
《万千肖像动心扉——中国科普人物剪影》是一册给青年人阅读的科技人物速写作品集。“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激励科技创新、推动科学普及成为全社会共识,由此,全社会掀起了宣传科学家
本书是一部以文学方式深度再现江城人与长江互动关系的非虚构作品。在情感与故事的深度挖掘上,有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江城人的护江行动、生活变迁以及长江对城市的塑造等故事娓娓道来,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长江与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纽带。书中二十多位采访对象与长江的故事生动鲜活,让人动容。作为非虚构文学作品,《唯见长江》在思想性、政
这是一部为纪念南水北调中线通水10周年而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全书以京能集团、十堰市政府、汉江集团合作开发水电资源,帮助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区发展经济进而摆脱贫困的真实故事为主线,以作者的个人视角,塑造了一批典型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京能集团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的情怀,书写了十堰市政府、汉江集团敢于担当、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质。
奋斗青春,与梦同行。《总有梦想会开花》为作者历时一年多时间,发放1000多份调查问卷,面对面对采访深圳100名普通劳动者,并从中撷取典型人物汇集而成的人物报道合集。在这部作品中登场的,有逆袭为人大代表、劳模、高层次人才的高光人物,也有站上央视舞台、投身书画创作领域、公开出版作品的逐梦使者……作品重点表现了他们出身平凡却
《我和我的乡村》是一本从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中汲取灵感,注重发掘那些身在山乡基层、改变乡村面貌人物事迹的纪实文学。本书以观察者的视角深入农村,围绕全国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挖掘农民群体中的真故事、好故事,从乡土人物的变化来展现乡村的发展,将过去人、事、物与现今做纵深对比,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