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回忆录。时间跨度为上世纪40—50年代,记录了一个小男孩看到和感受到的北京四合院生活情景——从院子的格局到屋内的家具陈设,从屋外院中的花草树木、猫狗鸟虫到衣食住行、年节礼仪,从孩子们的学书习字、娱乐游戏到父辈往来的旧雨新知等。凡此大事小情,都真实地再现了那一时期生活的样貌。如今这个小男孩已是耄耋老人,
该选题是作者常敬竹先生历时三十年,与一大批文化艺术名人日常交往的真实记录。作者从一百多位交往对象中遴选出70多位文学、美术、戏剧、电影等名家,每人一篇介绍文章,一张肖像照片,一幅书画手迹,编撰成书,文章、摄影全部出自作者之手,书画手迹全部为名家亲赠。全书30余万字,70多张照片,70多幅手迹,情节细腻,内容感人,图文并
本书是原三联书店(香港)总编辑、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的自传。书中讲述了作者从业数十年的经历,遇到的众多作家、专家,以及面对出版业兴衰潮浪的感悟。在李昕身上,除了三联传统的人文精神、思想、智慧、理念之外,还有道义与担当的底色,一起融入他的四十年家国情怀,三千部天禄琳琅。一生一事,端赖理想与,这本书是李昕的
夕阳无限好,回忆趣味长;人生当奋进,切莫辜负党。人的一生,消逝的是岁月,留下的是足迹。本书是回忆录,是作者近八十年经历中的点滴,作者1965年5月16日入党,曾参军,入伍后在36143部队服役,历任战士、班长、处长、36141部队后勤部部长、党委常委等职。本书从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从贫穷落后到国強民富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奋
本书收入汪曾祺的自传性回忆散文19篇,包括应《作家》杂志之约写自己出身的《逝水》系列(8篇),以及他对自己两段重要人生经历的记述:围绕西南联大展开的云南七年和作为“右派”的张家口四年。
《新中国外交往事》是由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程远行撰写的一部新中国外事回忆录。本书从亲历者的角度,详尽记录了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间,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如引渡溥仪、出席日内瓦会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回顾这段历史,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整体了解新中国的外交历程,领略老一辈外交家的智慧和精神;另一方
这是一部由上海高校教师撰写的援藏回忆录。这部回忆录谈的是1974年至1980年,根据国务院文件,由上海7所高校(复旦、交大、华师大、上师大、上音、上戏、上体)组成上海高校援藏教师队共119人,分三批,每批两年,奔赴世界屋脊拉萨,筹备和建设西藏本土第一所高等院校——西藏师范学院(现名西藏大学)。老师们有个心愿,在有生之年
本书通过常州众多民营企业中一个光彩的明星企业“九州”的发展故事,讲述了常州人的创业精神和精神文化生活。社会是不断变化的,企业的业态也是不断变化的,但人的奋斗精神、人生的德行原则必须永远坚守。
本书是一部文学回忆录,回忆文学世家与前辈作家的交往,现代文学史上的耀眼群星是家中常客:醉酒说英语的朱自清,在白把湖畔“静听寒风怒号”的夏丐尊,被“农民代言人”身份所累的高晓声,排队买三丁包的汪曾祺......回忆少年时期,以及父亲叶至诚曲折坎坷的一生。回忆六七十年代初读外国文学的故事,从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到歌德、巴尔扎
在我性格、能力和经历等的独特结合形式中,我相信肯定会有一些内容,是从未被人如此生动和清晰地记录过的,我希望这是这部作品的价值所在。 胡安焉 ★胡安焉继《我在北京送快递》后的自我剖析之作 借助这个诚实的人剖析拧巴的自己,他像一面镜子帮助我们每个人看清自己。 ★i人深深共鸣……. 敏感内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