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作者在本科、研究生、博士后三个阶段的研究论著,包括本科论文《伯里克利与雅典民主政治》、硕士论文《希腊化文化宏观考察》、博士论文《古希腊罗马犬儒现象研究》、重大课题《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以及若干代表性论文等。上述论文写作时间涵盖作者治学生涯全程,均为相应时期起步阶段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古希腊文明的起源、
《中国青铜器辞典》自2013年出版以来,在文博领域和社会各界乃至海外同行中反响热烈,广受好评。近十年来,全国文物、博物馆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各地不断发现和出土青铜器,研究成果不断创新,为能及时反映青铜器研究领域的新成就,兹对原有辞典重行修订,除补充部分新器外,对其中各地考古研究所藏青铜器划归博物馆藏品部分作了修订,并对各
本书是作者博士论文再版,同时也是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类选修课希腊思想的道路同名经典教材。如何追溯希腊思想的道路?布克哈特、尼采、策勒尔、耶格尔、格思里、康福德、海德格尔、陈康等思想者已经做了卓有成效或优美或深邃的探索。正是从这一传统出发,李咏吟著的这本《希腊思想的道路》追寻着诗人与哲人的足迹,重构了希腊诗人与哲人
本书主要讲述了古希腊历史的发展脉络及文化传承,时间跨度从公元前2000年的米诺斯文明,一直到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化时代为止,内容涵盖古希腊政治、军事、地理、社会、经济、教育、人文、宗教、神话、文学、艺术、哲学与科学等方方面面,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德尔斐遗址、古奥林匹克运动会、希腊神话、荷马史诗、伊索寓言、悲剧哲学、几何
《言不必称希腊》包括旅行现场引发的疑问和源远流长的西方历史、考古和文物造假两个部分的内容,通过大量图片以图证史,对自19世纪以来形成的所谓西方文明史提出全面、系统的质疑。作者认为,西方社会长时间持续不断地、成体系地历史造假、考古造假和文物造假,虚构古希腊、古埃及、古两河流域和古印度文明,将这个三条河文明推到比中华文明更
本书作者从罗马的起源以及建城传说开始,一路写到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和凯撒在三月十五日遇刺,为我们呈现了罗马共和国引人入胜的历史画卷。其中,他审视了共和国独一无二的政治结构,描述了它的文学和物质来源,刻画了罗马共和国的文化和社会。他还思考了罗马人的价值观和信仰,以此来解释共和国跌宕起伏的兴衰史。最后,作者还反思了罗马共和
本书根据史诗、古典文学和近代考古成果调查了两个主要问题:特洛伊战争确实发生过吗?如果发生过,它发生在哪里?书中最终证明,特洛伊附近的一场或多场战争可能确实在青铜时代晚期以某种形式发生过,从而形成了故事的核心,流传至今。
本书内容包括:古巴比伦尼亚时期(约公元前1880一公元前1595)、《汉谟拉比法令》视角下巴比伦尼亚社会状况一览、古巴比伦尼亚城市、加喜特王朝(约公元前1570-公元前1155)、文字、书吏以及文学、漫长的幕间休息(公元前12世纪一公元前7世纪)等。
斯巴达人的形象已经不可磨灭地融入了公众的意识:长发披肩、肌肉发达、身披红袍的战士,手持印有希腊字母"λ"、闪闪发亮的青铜盾牌,以自由平等的身份列队而站。然而,这种以耐力、平等和武力著称的迷人形象所反映的并不是现实,而是一个关于失落世界的神话。这个神话自斯巴达全盛时期便萦绕其身,后来一直被斯巴达人努力维护。评论家对这个独
本书的主题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读写状况,时间跨度迄于公元前8世纪,止于公元5世纪。全书分为三部分:开篇为导论,包括古希腊人与罗马人读写水平的概述,以及读写在希腊-罗马世界的作用;第二部分为古希腊人的读写能力与目不识丁的状况,从古风时代述至希腊化时代;第三部分为罗马世界的读写能力与目不识丁的状况,述至晚期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