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古巴比伦尼亚时期(约公元前1880一公元前1595)、《汉谟拉比法令》视角下巴比伦尼亚社会状况一览、古巴比伦尼亚城市、加喜特王朝(约公元前1570-公元前1155)、文字、书吏以及文学、漫长的幕间休息(公元前12世纪一公元前7世纪)等。
斯巴达人的形象已经不可磨灭地融入了公众的意识:长发披肩、肌肉发达、身披红袍的战士,手持印有希腊字母"λ"、闪闪发亮的青铜盾牌,以自由平等的身份列队而站。然而,这种以耐力、平等和武力著称的迷人形象所反映的并不是现实,而是一个关于失落世界的神话。这个神话自斯巴达全盛时期便萦绕其身,后来一直被斯巴达人努力维护。评论家对这个独
本书的主题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读写状况,时间跨度迄于公元前8世纪,止于公元5世纪。全书分为三部分:开篇为导论,包括古希腊人与罗马人读写水平的概述,以及读写在希腊-罗马世界的作用;第二部分为古希腊人的读写能力与目不识丁的状况,从古风时代述至希腊化时代;第三部分为罗马世界的读写能力与目不识丁的状况,述至晚期古代。
本书主要讨论公元70年前后的犹太战争、公元1世纪的地中海世界、罗马与耶路撒冷两座城市的对比,以及罗马人和犹太人在文化身份、哲学观念、生活方式、政府结构、政治和对彼此看法方面的对比。最后还提到了基督教以及的诞生与反犹主义的起源。犹太人对罗马人的反抗,以公元70年耶路撒冷及其圣殿被毁而告终,标志着异教世界--后来的基督教世
本书从罗马人眼中蛮族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罗马的历史。从亚平宁半岛上的难民小村庄,到横跨欧亚非的帝国,再到5世纪西罗马的崩溃,罗马在崛起、强盛和衰落的过程中,始终面对来自蛮族的威胁,无论是周边民族对征服的抵抗,还是内部奴隶对统治的反叛,都像是罗马挥之不去的梦魇。从这个层面看,罗马的历史甚至可以看作一部与蛮族对抗的历史。然
《文明:手绘历史大图鉴》共5册,科学而全面地描述了10个经典人类文明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到文明起源和社会结构,小到娱乐、穿着和家具,文字阐述与图像再现完美结合,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古代文明社会当中。
古代历史学家马丁·齐默尔曼,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古代历史学家之一,他用4个神秘而古老的地方,展示了一个迷人的古代文化和人类历史全景。这是一个隐秘而宏大得令你拍案叫绝的世界,这本书将为你展现的不止是有趣的历史和文化,更有奇思妙想的神话世界。它阐述了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历史,以及这些历史正影响着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
《多彩的雅典娜》是历史学家徐松岩先生多年治古希腊历史之成果的集合。徐松岩教授翻译了希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色诺芬《希腊史》等三部古典历史著作,多次前往希腊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同时,他致力于古希腊历史的研究,从考察古代经济状况入手,深入探究了奴隶制、希腊早期居民源流、海上拓殖、城邦的起源和政制、邦
《古代晚期的世界》是一部关于社会和文化变化的卓越研究,它解释了从约公元3世纪到公元750年之间的古代晚期世界与古典文明有哪些不同,原因何在。正如作者所证明的那样,这几个世纪是根深蒂固的古代制度永远消失的时期:476年,罗马帝国从西欧消失了;655年,波斯帝国从近东消失了。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得·布朗研
本书是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P·A·卡特利奇博士(DrP。A。Cartledge)主编的《古代史关键主题研究系列》丛书之一。在这本重要的有关古罗马在共和国和帝国时期的法律和秩序制度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威尔弗里德·尼佩尔认为自我监管(self-regulation)机制在罗马社会中的运行是以一种稳定力(stabilizin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