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十多年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19世纪末的清帝国不仅未能奋力图强,反而进一步深陷泥沼。甲午、维新、灭洋、赔款……帝国尝试着通过自上而下的变革应对危机,结果连续失败,并在世纪末导致一场国家参与动员的义和团运动。与此同时,东亚格局彻底转换,中国遭遇日、俄直接压迫,西方各国在清廷不断失败和排外浪
桑兵,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近代现史研究领域的领军学者,学术视野广阔。现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本书收集作者在中国近现代史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前沿性的专题研究15篇,按各自涉及的范围、领域,编辑而成。涉及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方法论、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学术史、近代中国
本书由《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形成》《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五编组成,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高潮为中心,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人民历次反封建反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及奋发自强的救国运动,分
本书展现了曾国藩最后二十年的夹缝人生和晚清大变局的转折关头。短短二十年里,曾国藩由丁忧侍郎先后擢升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大学士。与此殊荣相伴的却是常人难以背负的如山压力和难以承受的生死煎熬。这期间,曾国藩主动或被动与死亡擦肩的瞬间不下五次,看似权力极大的督帅却不得不挣扎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一次次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1900年,随军记者乔治·林奇随英军来到中国,《东方与西方,1900年的交锋》就是他中国之行的记录,全书分为二十五章,从他踏上中国上海写起,直到事件结束,记录了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经过和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他描述彼时中国大地的自然状况,这片土地上人民的困苦生活,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同时对西方侵略者的野蛮行为进行了道德批评和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是一本反映辛亥年保界救亡运动的作品。1911年,英国侵占云南片马,法军陈兵中国云南边境,沙俄借修订《伊犁条约》及附约之际,企图攫取新疆、蒙古等地的多种权利。传说列强在巴黎集议,计划瓜分中国,仅留河南、陕西作为中国土地。在边疆和民族双重危机进一步加剧的情势下,当时的政界、商界、学界、华侨、
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孙中山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是一个急速递进的变革过程。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革命后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而民国初年社会的混乱政局是封建王朝崩塌后的回澜,社会危机中又孕育了新的历史转机&he
《民国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性学术集刊。1994年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后,开始出版《民国研究》,为海内外学者提供了一个学术研究和学术讨论的园地。《民国研究》为CSSCI来源集刊,入选中国历史研究院2023年度资助集刊。主要刊载有关中华民国时期(19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混合式教学设计》是河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年版)为基本依据,由河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组织编写。“混合式教学设计”立足学生认知逻辑,遵循“问题—事实—价值”教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思问练》是河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年版)为基本依据,由河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组织编写。全书体例清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对知识难点和重点进行了详细梳理,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