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衷中参西录
该书为明末医家江梅授,邓景仪述,为临证综合性医书,撰成于明崇祯六年(1633)。江梅乃福建泰宁儒医,精究医学20余年,自诩无经不会,无理不解,乃著此书(又名《医经臆语》)。其中卷1~2为医理,涉及脉理、病原、方药等,卷3~8为六淫(亦包括内六淫)诸病证治。各病症先论病机及治法,继而详列随证调治药物,以备临证参用。书中较
《医学衷中参西录》原书共7期30卷,由著名医学家张锡纯所著,被誉为中西医汇通的经典之作。本书重新汇编了药物篇(共五卷)和方剂篇(共八卷)的内容,药物篇详细介绍了各种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为药物的选择与配伍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方剂篇则收录了众多方剂,每个方剂均详细说明了其组成、功效、适应症及用法,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
朱震亨(12821358年),字彦修,元代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著名医学家,因住处有一条小溪名丹溪,故学者尊称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他幼学儒家经典,能日记千言。少年时,父亲、伯父因庸医所误,先后去世,从此家道中落,在乡里备受欺凌,丹溪不肯出人下,常诉讼到衙门,久而久之,那些大户便不敢欺负朱家。由于他为人正直,敢于出
此书为邵氏家传本,分为《四时病机》十四卷,《温毒病论》一卷,《女科歌诀》六卷,由清代邵登瀛(字步青)辑,邵炳扬(字杏泉)述,邵景康、邵景尧(字少泉)校,又称为《邵氏医书三种》。其中,《四时病机》为温病著作;《温毒病论》为瘟疫专题的医论著作,附常用方61首;《女科歌诀》为妇科著作,以歌诀方式论述妇科诸病,并附61首选方歌
江苏中医名家众多,著述宏富。本书是吴门医派未刊古籍的第三卷,选取古医籍文献以清代至民国为主,仍然对吴门医派的名家医籍进行全面考察,选取学术价值高、版本珍贵、临床 价值大却未曾刊行的珍稀文献版本,对其进行点校勘误,编纂出版古医籍校勘简体横排本,内容涉及医论、医案、医话、诊法、方剂及临证各科,包含很多未刊医籍,其中不乏名
本项目对苏派中医的历代名家医籍进行全面考察,选取学术价值高、版本珍贵、市场价值大却未曾刊行的珍稀文献,对其进行校注勘误,按流派不同分卷编纂出版古籍校勘简体横排 本,同时每种古籍写出作者介绍、校记等。出版后将代表江苏中医古籍的整理水平,为广大的中医药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本项目的读者群为中医师、流派学术继承
本丛书是齐鲁中医文献研究专家首次对齐鲁医派典籍的系统整理研究,通过官方收藏和民间私藏等多种渠道,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已刊、未刊的齐鲁中医药典籍,按学术内容分为医经、伤寒、金匮、方书、临证各科、稀见等不同卷次,依据《中医古籍整理规范》整理点校而成,其中“伤寒卷”主要集录齐鲁医家关于《伤寒论》的著作。本书的出版以期更加全面地展
乾隆四年(1739年),御医吴谦接到“该修医书,以正医学”的谕旨。吴谦奉旨后,与另一位总修官刘裕铎,在全国征集各种新旧医书,乾隆七年(1742年),经过数十位医学专家的共同努力,终于编纂完成。乾隆钦定书名为《医宗金鉴》。《医宗金鉴》所收之书,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明清时期,共九十卷,十五个子目书,包括“一论二要旨,两注十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