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哲学是科学技术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然而,与科学哲学相比,技术哲学的发展相对缓慢,较不成熟。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外文化传统中崇尚理论、轻视技术的思想观念。即使个别民族或个别历史时期重视技术,那也多限于实际操作的功利层面,很少把技术活动作为思维对象加以理性反思。人们多以为技术是一种操
数码物*简单的形式是数据。它也是一种新型的工业物,遍及我们当今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在线视频、图像、文本文件、电子邮件、博客文章、Facebook活动等。然而,尽管数码物无处不在,其本质仍不明确。 《论数码物的存在》建立起马丁海德格尔与吉尔伯特西蒙东之间的对话,将其置于计算机史的语境中,从而对数码物及其组织架构进行哲学考察
理论研究的任务,在于对事物的现象从其内部联系作出科学的说明,也就是设想、构思其内部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图景。由此推想,作为理论研究任务之内的哲学研究,虽然理应着力于改造世界,但首先要能够合理地诠释世界。对于显现人类智慧乃至于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科学创造而言,亦应如此。本著以为,科学创造活动的内在图景是:自然的任何存
科学技术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灿烂辉煌,在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医学、天文、农学、制瓷、造纸、印刷、纺织、冶金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BR》本书通过对7~10世纪中国与域外科技发展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揭示这一时期各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全书分为基
关于本系列 “少儿万有经典文库”是专为8—14岁青少年量身定制的一套经典书系,本书系拥抱经典,面向未来,遴选全球对人类社会进程具有重大影响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经典著作,邀请各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和极具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教授,参照青少年的阅读特点和接受习惯,将其编写为适合他们阅读的少儿版,佐以数百幅生动活
张秉伦先生是我国著名科技史家,在生物学史、印刷史、农业史领域、中国古代科技文献学和地方科技史等领域均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贡献主要散见于他生前出版的系列学术论文中,对今天的科技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方便今天和今后科技史工作者对张先生成就的了解和借鉴,本书集中集中这些论文。
本书借助于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发展史及其困境,来展开对马克思科学论的当代意义阐发,通过对马克思科学论中对现实的自然的理解,借助科学主体历史生成性的观点以及科学理论和社会实践的统一观点来批判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理论的不足,进而追溯人类史的特定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来考察自然科学的存在论基础。
《技术哲学从埃及金字塔到虚拟现实》是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罗津教授晚年撰写的一部经典之作,是苏联解体10年后出版的一部冠名为技术哲学的著作。 该书共9章,较深入地分析了技术的本质、特征,以及技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与特点,特别是对技术与工艺的本质、文化背景对技术的影响、技术与工业的统筹建构、影响技术发展的
对未来工程师的培养,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全面的工程观。本书从哲学发展简史、工程哲学两个角度进行论述,介绍工程哲学的本体论、价值伦、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等内容,实现工程需要有哲学支撑,工程师需要有哲学思维的目标。
著名英籍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近50年心血撰著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本书是这部巨著的第三卷,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数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