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生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案例研讨是法学理论学习和部门法实践学习的重要方法。以经典案例导入法理学的重要问题,有助于帮助读者洞悉法理学的争议,以及不同的理论视角对于法律实践的影响。本书精心设计四大法理学主题,萃取法概念论、法学方法论、法伦理学和部门法理学相关主题中的必读经典案例作为法理学研讨课的优质资源。从古希腊的
《法律的性质与渊源》是美国现实主义法学代表人物约翰奇普曼格雷具有影响力的著作。 作者在本书中至少提出了两套影响深远的理论,其一是法律现实主义的法律概念理论,即主张法律是法院为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而发布的一般性规则;其二是法律渊源理论,即在明确区分法律和法律渊源的基础上,在学术史上首次系统讨论了作为法律渊源的制定法、司法
我们依稀觉得是人类创造了法律,所以应该已经很了解它了,但知其然未必知其所以然。法律的深层逻辑和人类的道德直觉(公平或正义)可以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来描述吗?绝大多数法律人对此不以为然,因为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接受的法学教育从一开始就毁灭了这种希望。 法律最古老的源头应该是个最简单的算法,即返还法则,它是人类制度文明的逻辑起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基础、基本原则:相互尊重、个人领域诸原则、刑法与民法中的责任原则、共同体领域诸原则、狭义法治国原则。
《中华法系(第十四卷)》的目标是“弘扬中华法律文化,探讨现代中国法治;比较中外法律传统,构建新型中华法系。本书的宗旨是”坚持学术自由,鼓励学术创新;守护学术经典,培育学术新人。“《中华法系(第十四卷)》延续上一卷的栏目,共有”学术研究“”学术聚焦“”法治人物“”学术新人“”学术动态”五个栏目,共收录21篇文章,内容涵盖
本书是柏拉图晚年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法学著作。它对法律和国家制度的一些根本问题有深刻的论述。在这部著作中,柏拉图以对话的形式,阐述了法律产生的条件、必要性、怎样制定法律和如何执行法规等。内容还涉及城邦的建立、阶层的划分、制度的设立、罪犯的惩罚以及婚姻、继承、道德、教育、文艺、宗教、地位等各种问题,读
本书立足环境、健康、安全等公共风险领域,以法律经济学的体系化整合技术与法律社会学的系统分化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尝试打破大陆法系根深蒂固的部门法壁垒,重构部门法划分的理论范式,将民法、刑法、行政法上的风险控制工具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揭示出不同部门法在风险管控问题上的关联性与互补性,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风险领域的公私法/部门法合
本书是东南大学法学院根据本院的专业规划发展方向,组织选编的法学研究理论前沿问题探讨及专题研究论文集,旨在追踪法学研究动态并引领法学研究潮流,加强法学学术交流。本书安排的重要专题有:数据法学、理论前沿、实证研究、青年法苑等,共收录15篇论文。文章均有相当深度,对法学理论研究及司法实践,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尤其是关于数据法学
本书为集刊《法律文化研究》的第十五辑,以中国传统死刑为专题。本书精选17篇中国古代死刑问题研究中的代表之作,另有一篇主编导读。在主编导读中,主编对“中国传统死刑”的内涵予以了界定,对“中国传统死刑”的研究范畴与视野进行了讨论,对“中国传统死刑”的研究现状进行学术综述,并对具体代表作进行了内容概述与学术价值方面的举例叙说
本书是一部法律文化随笔集,共收录六十九篇短文,均为作者从2017年至2020年发表于《北京青年报》的专栏文章。全书分为十个主题,每个主题分别下辖若干篇文章。主题一是关于司法与法官,主题二是关于律师,主题三是关于法学家,主题四是关于法学教育,主题五是关于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主题六是关于公民社会责任,主题七是关于侵权与公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