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著名文学评论家岳雯的文学批评专著。作者从不同视角和层面切入新时代的文学创作,尤其是80后的小说创作,以多个作家的多部作品为范例,并将其与新时代的文学现象和文学风气相结合,加以剖析和解读,探析作品的深层内蕴和时代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当前文学现象、文学发展路径与方向,以及具体作家作品的独特见解。
本书是教育*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文史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研究成果,是一本介绍比较文学在中国四十年发展历程的学术专著。全书共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史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比较文学的术语从混沌到明确的过程,以及比较文学学科身份的建立。第二章梳理了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指出了学科变革下比较文
本书收录60多篇文章.分为“综合评论”“文学评论”“美术书法评论”“舞台艺术评论”和“影视音乐评论”等5个专题,是作者对新时代以来文艺理论发展、文艺创作实践尤其是湖南文学艺术创作的观察与思考。
本书共分四辑,从文艺与时代的关系、现实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文艺现象观察以及学术动向评议等不同角度,汇集了作者关于当代文艺问题的思考,其中既有对现实主义理论及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也涉及对刘继明、张承志、孙甘露等著名作家创作的评论。作者密切关注当代文艺创作与中国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探究作品在情节、结构、语言等
本书讲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评论导向、文艺评论向经典致敬、文艺评论要倾听时代的声音等内容。
本书为学术专著,主要介绍了作家杨逵及其文学作品,并从当代华文研究的角度进行分析。杨逵的生命轨迹与创作历程是20世纪中国文艺的独特组成部分。本书对杨逵的生平和文学活动,以回归文本的形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致力于通过杨逵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由其文类、内容、风格等嬗变来剖析当时文学风尚之变迁。从其现实主义文学创作、
本书主要针对现今学界关于姚燮及其诗歌、词、骈文研究的不足之处,结合道咸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潮,深入探讨了姚燮的思想心态和文学创作。这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第一,从志士情怀和狭邪之游等方面讨论其思想矛盾。第二,考辨现存姚燮文学著述的版本。第三,从平民情结、穷愁之感、审美特点等方面讨论其诗歌创作。第四,考述姚燮词坛交游网络,考察其
本书从“左翼现代主义”的发展脉络与话语资源、鲁迅的影响与文学传统的赓续、历史创伤叙事、现代主义与古典中国美学的辩证四个方面展开,阐发了“左翼现代主义”的概念,从文学史与思想史的角度厘清“左翼”与“现代主义”的内在渊源,探究这两条思想路径之间的互动生成关系,说明作家左翼思想的产生与台湾地区1960年代现代主义文艺风潮之间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对粤港澳大湾区作家作品和文学生态观察、思考、研究所得成果的一个阶段性汇总,分为作家论、作品论、现象论三部分。作家论聚焦刘荒田、张欣、谢湘南、彤子、郑小琼五位作家,对他们的写作及文本价值进行整体观照:作品论对湾区若于作家的作品展开了分析解读;现象论是对湾区近年来一些典型的文学现象和一些城市的文学生态的观察
本书共分四编,小说、诗歌、散文、戏曲。主要内容包括:鲁迅《阿Q正传》阅读指导、郁达夫《沉沦》阅读指导、茅盾《子夜》阅读指导、巴金《家》阅读指导、老舍《骆驼祥子》阅读指导、沈从文《边城》阅读指导、萧红《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赵树理《小二黑结婚》阅读指导、孙犁《荷花淀》阅读指导、周立波《暴风骤雨》阅读指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