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吉林省著名企业(企业家)历史文化丛书之一。记录了吉林省总商会副会长、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关爱员工企业家”荣誉获得者--鲁贺的创业历程、创业情怀以及担当精神。鲁贺有一颗强烈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心,他关爱员工、热心公益、扶危济困;他带领团队披荆斩棘、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其奋斗足迹既充满时代的烙印,同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书画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太后向氏于同月立赵佶为帝,次年改年号建中靖国。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但是宋徽宗重用的蔡京等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政治形势一落千丈。过分追求奢侈
周公是中国政治与文化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谈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封建制度、礼乐文化,谈人文化成,都离不开周公。更为重要的是,周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他一生辅佐武王和成王父子,在政治上有大作为,在文化上有大开拓。他尊重传统,注意以史为鉴。他封邦建国,奠基华夏政治大一统格局。他以民情视天
秦始皇创建的大秦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国家。大秦疆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壮举。秦始皇创制的若干重要制度,特别是皇帝制度、郡县制度、官僚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以及他所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诸如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思想、大规模的移民等,均对此后两千多年中国政治的演
汉帝国建立后,在政权建设上,刘邦君臣毫不犹豫地全面承袭了秦帝国的国家制度。刘邦治国,不拘泥古人,不拘泥成法,而是根据汉初的实际情况,注重政策的变通性与可行性。过去学界一谈到汉初国家治理,就多拿黄老思想说事。其实,刘邦治国是儒法道兼采并用,在以法治国、以德治国、以道治国上他都进行了实践探索,都有过尝试与调整,很难说是单取
汉武帝刘彻在位的半个多世纪中,北击匈奴,经营西域,设郡辽东,统一两粤、西南夷等地,使汉朝疆域版图超过了大秦帝国。曹植称赞说:“世宗(武帝)光光,文武是攘,威震百蛮,恢拓土疆,简定律历,辨修旧章,封天禅土,功越百王。”更重要的是,汉武帝在治国理政等方面可谓开前人所未有。他弱化相权,加强皇权;他打击地方力量,加强中央集权;
魏武帝曹操是东汉末年一位天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地方的军事势力开始崛起。尤其是董卓乱政以来,天下大乱。袁绍、曹操、孙坚、刘备等军事力量乘势而起,其中尤以曹操的治国、治军、理政最具特色。曹操集团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极大的政治优势;在北方推行屯田制度,发展经济,解决民生问题;军事上先后消灭袁绍集团等
唐太宗李世民是继汉武帝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贞观年间的“君道”和“治术”是唐太宗留给后世的两份珍贵政治文化遗产。他是正确处理君民关系、君臣关系,成功地实现了治国理政的典范。他主张治国以静,立君为民,以农为本;他以古为镜,重视修史;他轻徭薄赋,发展经济;他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他修订法律,健全法制;他提倡
赵宋王朝建立后,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成为压倒一切的最大政治。为改变五代以来权臣篡位,政权频繁更替的局面,宋太祖贯彻以法治国思想,大力提倡忠节观的道德文明建设。他杯酒释兵权,以文抑武,实行文官治国,代表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宋太祖的文治思想,其基本内涵就是将科举取士与文官政治相结合。宋太祖确立殿试制度,培养天子门生,压
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主持的变法运动历时十六年(1069—1085年),但主要举办还是集中在熙宁年间的熙宁二年至熙宁九年(1069—1076年)。在此期间,王安石在财政、经济、军事、官制、选举、教育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些改革,在时间上有早有晚,不是齐头并进;在内容上有多有少,不是平均分配。其着力最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