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章句浅释》,台湾刘瑞符先生著。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是道家,道家的代表作即为《老子》,故历代注释、解读、研究《老子》之作,不绝如缕。尽管如此,本书亦有其独到之处。它把《老子》的内容概括为两大项:一为讲自然之道者,一为讲人为何法此自然之道。作者据此体例,加以撰述,对于读者认识自然之道及其可以其为法之义,当能有所助益。
《老子的教诲》阐述了思想的基本概括,表明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通,当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无比正确的,必须努力奋斗使之实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论语》是一本记录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的核心是讲做人的道理,没有抽象艰深的理论,都是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对于处在成长期的少年儿童来
孟子是我国古代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在我国几千年来的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孟子的学说与孔子的思想,被后人合称为“孔孟之道”,是中国古代传统儒学的精华。
《庄子(精)》(作者王先谦)是先秦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周与其后学所作。《庄子》一书,既是一部哲学著作,又充满了浓厚的文学色彩。它代表着先秦诸子散文的成熟,是我国浪漫主义的杰作。庄子的散文生动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又具有个性化特征。无论从其思想方面,还是艺术手法上都给后世以很大的影响。在浩瀚的中国文学史长河中,《庄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宋朝的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
《儒学与古典学评论(第2辑)》是关于古代儒学经典与西方古典学著作的论文合集。全书分为:“思想争鸣”,“经学研究”,“西学译介”,“古籍整理”,“学术札记”,“书刊评论”六个部分。既有关于儒学在当代发展的探讨,也有扎实的经学考证研究,既有对西方古典文教之名家解读的翻译介绍,也有对珍贵古籍资料的收集整理。它关注思想的交锋,
作者笔名“愚人”,十几年前曾生了一场大病,高血压、高血脂、重度脂肪肝,并引发中风、口眼歪斜,四处求医均没有疗效。后偶然读懂了《道德经》,改用老子之道自行治疗,十几年后,全部疾病竟奇迹般地彻底痊愈了。通过这十几年的治病和修道的切身经历,愚人悟出了道的真实含义:道是天地、万物、人类变化的规律,天地、万物、人类都要听命于道。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