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工会荷塘诗社和书法协会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组织出版《诗词翰墨咏清华---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荷塘诗社暨教工书协作品选》,以诗书合璧的独特形式精选两个协会教职工会员及校友代表、诗词名家等反映清华历史文化和校园风貌的诗词110首,并配以相应的书法作品,雅士群贤齐聚,各展妙思佳艺,可谓立意高远,形式新颖,体现了中国传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做好残疾人工作,事关广大残疾人及其家庭的民生福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古今中外,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自尊自立、奉献社会的先进事迹不胜枚举。本身是一本征文集,内容应围绕“身残志坚,竭力前行——给予更多残疾人直面人生的力量”的主题展开,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广大残疾人勇敢迎
山居意蕴何如?牵萝补屋、植竹留云、停琴贮月、横剑啸空。田园风致何如?飞烟幻雨、饮月洗尘、课花劝鸟、流水行云。江南温婉何如?折柳吹笛、卷帘听雨、煮酒画蕉、倚阑揽月。《BR》“生命教育的研究和表述可以有也应该有多种维度。”(朱小蔓语)本书以工稳灵动的格律诗词来表达生命教育的学术致思,别开生面。就让生命在山居沉醉,在田园生发
作家以“重访长征路,讴歌新时代”为主题,以长征的重要时间节点、重要地点、重要人物为主线,满怀激情地讴歌伟大的长征精神、英勇的红军战士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诗的形式表现这一段时间的党史,作者突破无数人写长征题材的“旧意”,有新的发现,新的思考,新的理解,新的表现。
书稿为诗集,分为五辑,包括放声歌唱、北方的子孙、太阳在心头、歌词、大道启新程,收录的作品有《回延安》《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数代人耳熟能详的作品。
《东方神话》是一部政治抒情长诗,全诗共分为十五个章节,一万一千余行,是一部建构宏伟、内涵丰富、情感深挚、气势磅礴的力作,是描绘20世纪中国历史的巨幅画卷,诗人站在今天时代的峰峦,俯瞰历史的江河,从记忆深处捧出闪光的宝石,他们沿着时间的脉络,以吟哦曙光、铭记武装、怀念长征、仰慕延安、回首抗战、重说解放、十月风景、创业往事
《唐诗三百首》,清人蘅塘退士所编,二百年来刊刻最多,流传最广,是诸多唐诗选本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唐诗三百首》的旧注本亦有许多种,其中以道光间陈婉俊的补注本流传最久、影响最大。她以女性的细腻聪慧,旁征博引,字梳句栉,并补写诗人小传,对今天的读者仍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倒卷皮》是青年畅销书作家桑格格的首部诗集。桑格格将最近五年的诗歌创作潜心梳理,精选充满灵气、凝练的作品,汇编成这部诗集。这部诗集既是对以往桑格格创作风格的延续,同时也是桑格格回归文字本真,最单纯的内心表达,以诗人之心写诗。在《倒卷皮》中,一首诗就是一个小故事,语言既干净又生动,叙述上则又偏离一般抒情诗的写法,更接近小
《彝族传世经典》包含了《勒俄特依》《玛牧特依》《阿嫫妮惹》《支格阿龙》(1-5辑)《查姆》《梅葛》《阿细的先基》《红鱼姑娘》等约50部在彝区流传了千百年的经典诗史和诗歌、故事,内容涉及历史溯源、教育经典、叙事长诗等。这些经典采用赋、比、兴等修辞手法,既有娓娓道来之声,又有波澜壮阔之势,表达出了彝族人民向往和追求真、善、
《阿细的先基2》内容包括导读、唱调子的路不能断、铺好了爱情的路。到外面去打工、回家收割庄稼、让我们的孩子去种庄稼尾声等。汉语部分是由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红河调查队搜集翻译整理编写,已是在国内外广为传播的彝族传世经典。规范彝文部分由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副译审王英武翻译,译文忠实于汉语版的内容,用词用语规范、准确,翻译语句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