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里徽州》一书主要收录了作者为各个不同博物馆所写的展陈文本。对于徽州文化,古今中外的历史典籍、史学著作无不是汗牛充栋。但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尽览徽州文化的精髓却并不容易。虽然一些经典性的徽州文化展示形式已在各大博物馆内呈现于观众面前,但由于条件所限,原创的内容及形式却难以在厅内得到完整体现,因此在书中对展陈文本
本书为第五期“中国近代史论坛”的成果结集,以文化积淀深厚、文人辈出的鄞州为个案,深入讨论了地方文化传统与名人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此次论坛致力于通过一个具体区域的地方文化传统,深入探讨地方的历史传统如何赋予乡土之子的精神世界以某种民族特性和乡土印痕;而这些深受外来文明洗礼的时代骄子又如何回馈故里、反哺家乡,由此揭示大传统
《人如其文贵在其实:李文实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暨西北文史专题研究》一书中的每一辑开篇均有3000余字综述,每篇文章均有二、三百字点评。其中历史一辑共16篇文章,含纪念文章8篇,这些文章既有纪念性,也有学术性,如顾潮《李文实先生与顾颉刚先生的交谊——纪念李文实先生百年诞辰》、张廷银《文实师与顾颉刚先生之学术交往史实钩述
《罗荣入播与罗氏土官文化》属于中国地方史改土归流范畴学术论文。公元770年,罗荣帅师入播(播州,今遵义市)平定僚人叛乱,后封播州侯,与播州土司杨氏家族长达千年的恩怨争斗,演绎了金戈铁马,刀光剑影,封疆固土的传奇,对整个遵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意义悠远。罗荣后裔官治三岔,罗荣墓两易其地,最终衣冠冢在现播州区三岔镇
民国《续修文山县志》点注是关于云南省文山州原文山县地区(相当于今天文山市及砚山县部分地区)的一部地方综合文献。记事年限上起清道光八年(1828年),下迄民国二十年(1931年)。《民国<续修文山县志>点注》辑录图像、建置、山川、赋役、官制、学校、人物、戎政、风俗、艺文10个方面的资料,共八卷;而现有书稿中大致缺少了山川
本书分广府古村落研究、广府民俗研究、广府语言文学研究、广府音乐与教育研究四大部分。是广东各高校的教授、专家、学者对广府文化研究的又一部著作。
孙明经(1911—1992),祖籍山东,生于南京。著名电影教育家,我国高校电影学科奠基人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委员,一生从事电影教育。编写7部电影、摄影教材,拍摄电影约50部。1939年,抗日战争进行到第3年,国民政府从南京撤到武汉,后又从武汉撤到重庆。日军的轰炸也一步步深入内地。1939年1月西康省紧急成立
《澳门历史文献辑译(第一辑)》辑译的文献均为译者近年所辑录的葡语原始文献,共计五十八篇,分为七个专题:葡萄牙海外省律令、澳葡政府机构、澳门港口章程、澳门猪肉牛肉承充章程合约、澳门娼寮章程、澳门仁慈彩票章程合约、澳门译务署与译学馆。这些文献中少数几篇见诸葡萄牙学者有关论著的附录(《例如叶士朋的《澳门法制史概论》和萧伟华《
帆船时代,海南渔民驾驶帆船在南海航海捕捞,在南海岛礁生产作业,用海南话给南海岛礁命名,用中国传统的航海术语对自己的航路口传笔载,从而创造了在南海航海作业与贸易的航海指南《更路簿》。夏代云所著的《卢业发吴淑茂黄家礼更路簿研究/更路簿研究》选取3种具有代表性的《更路簿》一一卢业发《更路簿》、黄家礼《驶船更流簿》和吴淑茂《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