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第3辑)》由西南大学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中心和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主办,旨在推出有关甲骨文、金文、简帛、石刻及敦煌文献等出土文献研究的新学术成果,全书收集论文36篇,倡导学术自由,其观点鲜明,材料扎实。论证严密,具有相当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
《中国陶瓷研究》一书收录了汪庆正先生三十余年间写下的有关中国陶瓷史的文章共24篇,另附有较为丰富的插图。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从中国到海外,从史前陶器、印纹硬陶、原始瓷到成熟的瓷器和高度发展的紫砂器,从文献整理到实物资料比对,从原料和技术的考察到形制和纹饰的分析,本书皆有所涉及。其中多数文章是篇幅不长的专论,但也有像《元
作为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浙江画像砖艺术抢救挖掘与研究》的成果,本书系统总结了浙江画像砖由汉代至今的发展规律和造型法则,探索出浙江画像砖浓郁的浙江特色、江南风韵,既为浙江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也使浙江现代文化建设找到一个新的着力点。
商周文化异同是学术界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但从考古学角度的探讨还很欠缺。《商周墓葬比较研究》总结晚商和西周时期墓葬的发现及研究状况,按照墓道之有无及墓室规模将晚商、西周时期墓葬进行等级划分,进而从墓地制度、墓葬形制与结构、葬具、葬式与墓向、器用制度以及葬俗等诸方面对商周墓葬进行比较研究。归纳总结商周墓葬制度之异同,对商周
本书以“二重证据法”,对楚简文字的形义进行思想文化的解析,揭示出了先秦思想观念史上的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个别地方破解了相关学术研究中长期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本书的内容共分五部分。第一章概述了本书的“汉字文化学”研究视角及楚简文字与先秦思想文化研究的相关问题。
《陇右诗碑辑释》是对陇右地区诗歌类金石文献的一次全面整理和辑释。从金石文献的角度,探寻了陇右地区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广袤的地域文化内涵,对于推进陇右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书是目前全国金石文献研究中为集中整理诗歌的一部专辑。
崂山摩崖石刻面向游客及历史爱好者,由青岛市崂山风景管理局和青岛市崂山区文化新闻出版局编写,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元代刻石、明代刻石、清代刻石和近代刻石四大部分。华楼游览区的90多处摩崖石刻,如华表峰、金液、碧落岩、翠屏岩、灵峰道院、三才石刻、灵烟坚崮、上丹霄等均进行了图片和文字说明,进行了史料钩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在绵延五千余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汉字是伟大的,它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一种永恒。而摩崖石刻作为被书写在山崖之上的汉字,是以一种独特的存在执着演绎着中华民族文字的历史,熔铸着旷远的中华汉字的记忆空间。它们大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对于研究中华汉字文化史有着高的史料价值。《大美摩崖徂徕山篇》展示了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
“浙江民间收藏精品走进博物馆系列特展”是浙江省博物馆与民间收藏交流互动的平台,《青韵范佳成珍藏古代瓷器精选》即是为此特展面出版,萃取了范佳成先生所藏的古代瓷器一百件/套,时间从唐宋到元明,包括龙泉窑青瓷、汝窑、越窑、景德镇窑瓷器,初步形成了青瓷雅韵的收藏体系,由此编撰成书,展现其收藏的专业和精深,以期对古瓷收藏爱好者有
《扎滚鲁克纺织品珍宝》选取了扎滚鲁克一、二号墓地出土的86件纺织品珍宝,以毛织品为主,还有丝织品和棉织品等,除展现其外观外,对其纺织特点进行了细致表现与分析,对于相关专业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