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宁夏地处西部,地理位置特殊,丝绸之路穿越境内,历史悠久,文化多元,是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中亚西域文化、伊斯兰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碰撞融会之地带。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民族遗留下来大量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人类学、民俗学等价值的各类文物、古建筑、古遗址,包括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以
《茶圣故里话古今》分为“地方风物”“岁时民俗”“文化艺术”“古今名人”“文史撷珍”“公案传奇”“趣闻轶事”八个部分。文章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雅俗共赏。《茶圣故里话古今》集科学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茶圣故里话古今》呈献给读者一幅幅别样风情的风景画:“卖花声里忆故国,情系祖国大中华。”
用细腻的画笔,深入到中山的历史深处,勾勒出中山人的行走地图。用美丽的文字,打动了读者的心灵世界,温暖全城街坊的精神家园。中山民俗、历史掌故、老街古巷、方言故事、旧时人物……精巧手绘+创意文字,资深手绘画家倾情奉献,通过一幅幅手绘漫画,挖掘名城中山的历史文化细节,活化中山人的日常生活点滴。清新明快的色调,惬意悠然的画面,
《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1796—1895)》是作者关于近代汉口社会研究的第二部著作。书中深入研究了19世纪汉口的城市结构、社区状况、各阶层的处境和冲突,以及官方和地方精英对城市的控制等等。与前一部著作《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89)》的考察焦点集中于商业精英不同,本书拓展了视野,具体分
《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89)》以坚实的资料和严密的论证,对中国城市与资本主义发展进行了研究,再现了汉口这座典型的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史;同时作者证明了马克斯?韦伯所谓“中国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城市共同体”的论断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极大误解。作者两部研究中国城市汉口的著作,是海内外史学界研究中国新
本书作者长期关注中国区域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书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对近代四川的区域认同、学术源流与文化想象进行了深入的勾勒,关注了清代四川地区移民会馆崇祀中的地域认同、近代四川地方认同与学术自觉,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旅外川人认知中的全国与四川,以及作为四川重要文化符号的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既重建了相关的历史过程
本书以时间为序,上起后金天命元年(一六一六),下至清光绪三十三年(一九〇七)。在这期间,天津发生的历史事件,大至朝廷的重要决策,小到乡间的传闻轶事,著者悉数收录。书中对天津的建置沿革、风土民情、地质地貌、民间故事、遗闻琐事以及有关世道人心之言皆加以着录,间附考证。本次影印出版以天津图书馆藏储氏稿本为底本,全书八函四十八
本书稿是《织锦文化及遗产景区数字化地理信息地图》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作者通过对南京文化遗产和文化旅游特色所作的系统追溯和介绍,充分展现了南京这样一座历史古城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该书以历史为主线,以史学家的态度、文学家的语言、美学家的插图,概括杭州各个历史阶段的特色优势与世界地位,图文并茂地呈现历*精彩、*动人的杭州故事和杭州亮点。全书分文明曙光、梦启钱唐、东南佛国、三吴都会、都城纪胜、华贵天城、文海观澜、天开图画八章,突出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丝茶文化、西湖文化等独具中国杭州魅力、对
《宋江阴志辑佚》主要内容包括卷第1:总叙,分野,风俗,形势,道里,县镇,城社,卷第二:学校贡院附,刑狱,户口,物产,财赋,卷第三:郡守,军治,官廨,卷第四:年表,职田,卷第五:坊市,仓库场务、酒坊附,营寨教场附,亭馆递铺附,桥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