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国现代作家作品与思潮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鲁迅、茅盾、瞿秋白、台静农、刘半农、田间、徐志摩等作家的创作和活动,解读了《社戏》《祝福》《一生》等重要文本,探讨了新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小说等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坛的翻译传播和发展,以及在现代作家创作中的具体呈现,对新格律诗派、前期《新青年》的传播、解放区“大
本书将2022年至2023年上半年唐代文学研究界的基本研究情况及动态囊括其中。主要内容分为一年记事、会议综述、专载、一年研究情况综述、新书选评、问题研究综述、港台及海外研究动态、盛德清风、索引目录等栏目。它的特点是力求全面地反映国内本年度研究唐代文学的基本情况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同时,它也以开放的姿态将研究中存在的问
本书分别从关于松柏的题材与意象解读、关于竹子的题材与意象解读、关于杨柳的题材与意象解读、关于芦苇的题材与意象解读、关于梅花的题材与意象解读、关于桃花的题材与意象解读、关于芍药的题材与意象解读、关于雨的题材与意象解读、关于月的题材与意象解读等不同角度,选取典型代表作品,对古代文学中的题材与意象进行详细解读,为古代文学研究
本书是第四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论文集。为加强文艺评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文艺评论界领军人物,由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了第四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本次研讨班主题为“从新时期到新时代:改革开放文艺思潮的嬗变与未来展望”,邀请仲呈祥、饶曙光、高建平等10余位专家为学员授课并与学员开展深度互动。本书是这
本书为中国艺术报社庆祝建党百年精选集,内容分三个部分:百年风华、奋进号角、礼赞百年。“百年风华”收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文艺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奋进号角”由著名文艺理论家系统梳理阐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领导文艺事业的经验、主张、路线、方针、政策。“礼赞百年”主要内容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和全国文联系统围绕“喜迎党的百年华
文学的意义是真实地反映自我与人类的生活、生存与命运的状况。这也要求我们:对于文学,我们要从文学的标准(文学性、艺术性)来评判它。作者荣光启是当代诗坛颇为活跃的批评家,已出版多部新诗研究和当代诗歌批评的著作。在本书中,荣光启讨论了当下的文学问题小说的旅途和文学的意义与限度等话题,比如对曾经轰动一时的70后诗歌写作,如今是
本书是一部文艺评论集,收录了作者对当前文学艺术的现状和对具体作家作品的思考和感悟。主要内容包括:激浊扬清,郁为不朽者矣;理论的遮蔽和有限;文艺批评就是一种价值判断;文学批评:价值判断和文本细读;故乡和文学的高度等。
本书是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专著。本“增订本”,对作者于2002年4月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初版本,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和增订,丰富深化了原著内容,篇幅也大幅增加。增订本全书内容共有八章,分别是:文学制度与中国现
本书共分七章,主要从儒家学说中的身体观、心性观和西方女性主义的身体写作理论出发,以丁玲作品为核心,对丁玲的整个创作进行全面的考察,系统地探讨丁玲创作中包含的女性意识、身体哲学,及其与丁玲创作的关系,以身体话语这一个性化的视角,分析丁玲创作的几次转型的内在必然性。
本书选编了著者有关古代文义与文学、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其中大部分发表于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少部分未全发表和未曾发表。大体可分三个组:第一组包括《古“文”原义——“人本”说》等4篇,主要从本义上探讨古代的“文”“文学”与“文化”,首次对中国古“文”的意义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进行系统分析和建构,发现了文义的“三位一体”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