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是中国古今体诗的高峰,也是语文教材中选编数量最多的诗歌种类,创设情境进行鉴赏是诗歌教学的关键,也是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本书从语文教材的必背唐诗中取材,囊括流传千古的名篇和课外常考唐诗,以朝代为序编排,请专业作者对诗歌进行散文化加工鉴赏,在确保诗歌内涵的基础上,用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语言描摹画面,还原诗歌意境和
本辑收录论文二十篇,分为新诗专题诗学话语金元诗学清代诗学诗学文献六个板块。收录包括杨四平《新诗外在形式的可视化叙事及其本体建设》、荣光启《文法与诗法之间:早期新诗对具体性的寻求》、罗小凤《汉语语言特性的再发现论新世纪以来郑敏对新诗语言的思考与局限》等,所涉论题多样,有关于诗学词学理论研究、诗学词学观念演变、诗学版本考证
本书是多元视角下的寓言故事的寓意阐释,在内容结构上,首先给出每个寓言故事的出处并进行简要地叙述,然后给出其传统寓意,最后给出创新性的阐释并从多个视角详细地解读其新寓意。本书选取了六十多个寓言故事,笔者的目的并非篡改寓言故事的传统寓意,而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创造性地提出这些寓言故事的新颖寓意,让寓言
《贾平凹小说创作论》:本书从贾平凹小说的创作资源、主题意蕴、人物形象、叙事形态以及小说文本所体现的文学现代性等五个方面,对贾平凹小说创作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与论述。努力而深入地发掘贾平凹写作的审美策略、精神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从整体和细部两方面,梳理、盘点和阐述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实绩和状态,以及其写作新的可能性、局限性。
《中国散文美学综论》是湖北作家陈胜乐先生最新创作的文艺理论专著。全书共56章,融文学、美学的哲学融于一体,以全新的表现方法,全面系统地探讨中国散文的各个层面,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对中国散文美学的溯源论、本体论、客体论、主体论、受体论、创作论,美学批评、美学鉴赏和审美倾向,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以期揭示出中国散文美学嬗变和
本书是特地为传统文化入门读者编写,选诗主要从部编语文教材中撷取。本书诗的主体部分加注了拼音,适合读者日常吟诵。注释以扫除阅读诗的障碍为目的,对诗意进行了优美的诗意素描,并对诗的写作及意义作了简要分析。一首诗通过这样的一番点缀,对于读者基本是无障碍阅读,且搭配的古风插图让读者有了一定的想象空间。附录三则是对诗的整体补充,
本书由2022年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年会的参会论文为基础集结而成,广泛论述文学改编影视、传媒艺术、影视理论、经典文学改编等议题,涉及国内多个院校的作者。本书围绕当代文学作品的影视化,广泛论述包括经典文学、武侠小说、当代通俗文学等多种文学形式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戏剧等多种视听形式的改编过程中所展现的文化问题、理
本书是一部研究《西游记》内涵,并且面向大众读者的通俗读本。本书的核心观点是认为《西游记》的主题乃是“修心”,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过程,也就是修行、修心,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得到升华的过程。书名所谓“问道”,并非指宗教意义上的道,而是生活之道、人生之道、成长之道。围绕着“修心”这一主题,本书对《西游记》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独特的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发布,专门提出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发展网络文学已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采访了萧鼎、蒋胜男、烽火戏诸侯、天蚕土豆、紫金陈等颇有影响的10位网络文学作家,通过问答的方式近距离地感知网络作家的精神个性,呈现了作家创作的道路、生活现状、艺术追求以
《被开拓的诗世界》是一部关于杜诗的论文集,其中部分论文是程千帆先生指导学生莫砺锋、张宏生分别写成的,故师生三人共同署名。程千帆先生对杜甫深为敬仰,对杜诗研究下过很深的功夫,曾在好几所大学里开设过杜诗课程。他晚年在南京大学重开此课,除了讲授杜诗学知识外,更着重启发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本书实即程先生的杜诗研究与杜诗教学的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