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忠实于历史事实、全面吸收朱元璋研究的科学成果的基础上,以讲座体的形式和通俗的文笔,从十个方面,对朱元璋一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引起重大争论的问题进行了客观阐述,程度地让普通大众了解中国历史上这位声名显赫又与众不同的草根皇帝。本书视野开阔,资料宏富,深度剖析治隆唐宋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北宋末年,金军挥戈南下,打碎了汴京城内的酣歌醉舞。徽钦二帝及众多皇族被俘,侥幸漏网的康王赵构意外继位,史称宋高宗。强敌肆虐,内廷混乱,赵构经历了时代狂飙下的家国丧乱,更有维扬惊梦、苗刘之变、淮西之变等一系列变故,步步惊心。在宗泽、李纲等人的辅佐下,终于在临安立稳脚跟。掌管着南宋小朝廷这艘巨轮,行驶在风雨多舛的社会大转型
本书讲述了20世纪30到50年代山东大学在青岛时期教授们的轶事,在诸如杨振声、老舍、臧克家、萧涤非等学人身上,体现了他们治学的严谨、情操的高洁,以及爱国、爱民,为理想不懈奋斗的崇高精神。他们的风范长存,精神永驻。
本书介绍了清朝大臣、水利工程专家靳辅的生平事迹,突出介绍了靳辅对黄河、淮河、运河三大河流进行综合整治的详细方案与在陈潢的协助下积极组织实施治理的完整过程,终取得了堤坝坚固、漕运无阻的成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靳辅十余年的治河历程,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水利遗产,而且靳辅把他探索治河的经验和思考诉诸文字,还为后世留下了关于
本书主要介绍了东汉末年江淮漕运通道开拓者陈登及其修筑运河、治水利民的历史故事。陈登在大运河历史上的功绩是重修邗沟,再次沟通了江淮之间的水上运输通道,使大运河早的一段古邗沟得以恢复生命力。他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开陈公塘为运河补水,筑捍淮堰、破釜塘发展江淮一带农业生产,成为曹魏集团开区间运河和实行屯田制的早实践者,为汉末运河
本书围绕着张謇与大运河的关系,介绍了被人称为近代大运河治理先驱与清末研究水利的学者张謇治理大运河的故事,从创办河海工程学校、培养现代水利人才,利用现代测绘方法、勘测运河沿线资料,组织修筑运河堤坝、亲力亲为督促施工等方面,反映了张謇超越常人的治运思想和勇于创新的治运实践,并分析了其精神的当代价值与启示,既是一部张謇研究的
本书以北宋著名科学巨匠沈括政治生涯中兴修水利的大事件为主线,展示了他在水利工程上的杰出成就和贡献,尤其突出了沈括匠心独运修筑汴渠,竭力支持农田水利法,独创分层筑堰法,变沿河盐碱地为良田,更为大运河的通利南北作出了重要贡献,以及他一生勤恳为民兴水利的故事,充分展现了沈括充满传奇的一生和留给后人的宝贵科学财富。
本书以元代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与京杭大运河的建设为核心主线,从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和早年治水实践讲起,注重揭示这些经历对其后来主持大运河工程的启发和影响,继而详细介绍了郭守敬规划、修建通惠河、会通河的过程,并从水利角度分析郭守敬在中国大运河史上的历史地位,以及后世对其治水功绩的评价和纪念。
本书介绍了明代治水名臣宋礼的生平事迹,以及明清以来大运河南旺段的建坝、分水、疏通等工作,重点介绍了宋礼和白英引汶济运治水理念下的戴村坝枢纽,以及南旺分水的情况。肯定了南旺分水枢纽在世界水利史上的重要地位,认为其技巧性和科学性可与古代灵渠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相媲美,反映了宋礼及其好友白英对明清大运河得以畅通运行的重要贡献。作
本书介绍了唐代著名经济改革家、理财家刘晏的故事,他采取恢复漕运、改革盐政、重启常平法等财政措施,为唐代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书中重点介绍了刘晏对唐朝漕运的改革。刘晏将漕运由过去的民运改为官运,实行水路直达运输,降低了漕运成本,提高了劳动者积极性,保护了漕船安全,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刘晏改革漕运的很多做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