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拉丁文版的原书名为《中国宗教、世俗和各种自然、技术奇观及其有价值的实物材料汇编》。本书通过欧洲传教士在中国各地的旅行的所闻所见,不仅介绍了中国及亚洲各地的宗教信仰,还有他们在中国所见到的各种人文与自然的奇异的事物,如中国的动植物、矿产、建筑、文字等,同时附有数十幅精美的绘画,因而出版后在欧洲引起较大反响,不仅被当时
慈禧亡灵—百年重大考古书系
《俄罗斯汉学史》分期连续撰述俄国汉学形成、发展和成为世界汉学的一支劲旅全过程。从历史溯源起,中经比丘林、瓦西里耶夫、阿列克谢耶夫三个历史时期,迄于以齐赫文、米亚斯尼科夫、基达连克为代表的当代汉学新时期,是国内第一部贯通古今的俄罗斯汉学史。
《燕京学报》是原燕京大学创办的学术刊物之一,1927年创刊,以研究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办刊宗旨,著名学者王国维、陈寅恪、郭沫若等均在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在学术文化上产生过重要影响。1951年因燕京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并而停刊。1995年燕京研究院建立,学报复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侯仁之、北京大学教授周一良担任主编。新《燕京
《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是南怀瑾先生2007年在太湖大学堂应邀就金融、企业、经济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所做的三次重要讲座内容的辑录。南先生“破天荒”地首次以资本为题,开篇即幽默地指出:“在社会上做事情,攻击人家犯罪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男女关系,一个是钱。”用举重若轻的“南氏风格”,用充满
这是一部既具学术品格又有工具书特质的大型事典。该事典通过306例事象,勾勒自先秦以迄民国的中华文化进程,观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诸层面,纵向层层递进,波澜起伏;横向条分缕析,此呼彼应,并且展示了中华文化由多民族共创,由内外因素互动涵化而成的特点,从而达成一部多维度的,又史迹清晰的中华文化事典。其体例新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探讨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在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内涵基础上,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论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滋养、涵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这是人们概括新疆时最常使用的一句话。关于新疆,人们还常如是说:“没到过喀什就等于没到过新疆”。但是,如果你不知道丝绸之路,不了解普氏野马、赫定水龙兽,不知道楼兰古城、高昌古墓、龟兹石窟……抑或从没听说过普尔热瓦尔斯基、斯文、赫定、斯坦因的名字,那么,不论你去过多少地方,你能算走进新疆了吗?
《海上丝绸之路历险记》主要内容:西行取经的拓荒者,是早于玄奘两百余年的东晋高僧法显。梁启超谓:“我国人至印度者,此为第一。”公元399年,年过花甲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由陆路前往天竺(今印度)取经。几年后,搭乘帆船经由水路返国,于公元5世纪初,抵达牢山(今山东崂山)南岸。回国后,法显在其著名的《佛国记》中记述了这一段充满
世界各种语言本来是不分优劣的。然而世界文明史上,希伯来语、希腊语、拉丁语以及法语,都曾经被尊为神圣、高贵的语言,英语甚至被褒为“世界上接近完美的语言”,而其他语言则被贬为野蛮的语言,并以此作为排斥“他者”语言的逻辑和理据。本书是汉学研究专集。全书35篇文章,主要内容包括汉唐文化追忆和西安文化思考,国际汉学扩展意义和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