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档案收集篇、档案保管篇、档案存储篇、档案利用篇四个部分,在档案收集篇主要包括奥运档案、甲骨档案、孟府档案、科技名人档案的收集与开发的教学案例;档案保管篇主要编写了古籍保护、中药防蠹、乡村档案的教学案例;档案存储篇主要包括家庭档案、红色档案、区块链与数字信任等教学案例等.
本书以绩效评价为切入点,研究绩效评价对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影响作用。首先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绩效评价理论等,提出绩效评价对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影响的分析框架;其次以质的研究为取向,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我国十所民办高校的二十二位管理人员和教师为研究对象,构建绩效评价对内部治理结构的影响模型;再次以其中三所民办高校为
2015年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喷发,再次激起全国民众的创业激情,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然而,大学生作为创业主体,在创业过程中缺乏经验、知识,导致创业数量多,成功少。因此,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建立以实践为主的创新创业材料,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书系统阐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在不同领域
《我与厦大经济学科的故事》收录了40位院友在厦门大学求学就教的故事。时光荏苒,佳期如梦,在厦大求学的回忆是美好的。虽然逝去的曾经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有一些故事却永远地镌刻在厦大学生的心灵深处,成为广大学子此生奋斗的不竭动力。本书讲述的正是海内外他们的学子们感人、活泼、幽默、温馨、悔悟、振奋、深刻的真实故事,一一在读者面前
本书共11章,主要介绍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理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云服务平台(择业宝)简介,通过心理测验实现自我认知,通过择业宝职业分类与典型职业的岗位职责、任职要求认知行业和职业特点,职业生涯决策的理论与方法,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写作要点,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内容,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与调整,大学生角
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未来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之一,既展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有机融合,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本书从线上线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的角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主要内容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
《清华时间简史:法学院》全面回顾与详细梳理了清华大学法学院从1909年到2021年的一百多年的发展史。第一卷是清华法学的萌芽与成长,叙述了1909年至1952年清华法政教育的酝酿以及起步发展的情况,内容包括留美预备期的校园生活、法律学系的筹建与裁撤、西南联合大学时期和院系调整时期的法学院等。第二卷是薪火传承的清华法律教
1970年3月,清华大学“文革”前招收的最后两届学生同时毕业,根据当时“教育革命”的需要,留校800多人充实校办工厂和教师队伍,统称“新工人”。由于“文革”,大学停止招生多年,师资队伍匮乏,新工人好似“及时雨”,缓解了清华大学青黄不接的困难局面。新工人从留校至今已经超过50年,把一生献给了清华大学的教育事业。他们向老教
本书是教育硕士示范性教材丛书之一。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的局面以及社会上严峻的就业形势,本书从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重点指导学生该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或创业。全书共分为十章内容,从职业生涯规划概述、认识自我与探索职业、职业定
本科教育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本科教育之于该场域中人的意义、逻辑起点和核心旨归是什么?大学本科教育应为拔尖创新人才奠定什么基础?新时期背景下,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发展趋势如何?我国高校本科教育近些年来针对数理基础学科和工程学科等领域的人才培养,有哪些创新探索和成效?围绕这几个主题,本书对研究型大学高水平本科教育的理念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