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传承人类文明、推进现代化事业的复杂系统工程,涉及从古代到现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当今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更应该是文化的进步。本书收录了相关文保法例及我国历次公布的遗产保护名录,一方面展示了“广东历史人文资源调研”课题组的初步成果和研究取向,别一方面也为文物保护事业和文
1895年,祖国宝岛台湾被日本强行割占。从那一记得起,中国人民就不停地为台湾光复和回归祖国怀抱而努力。本书以翔实的历史资料、图片,再现了台湾光复前后的历史进程。自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后,日本殖民统治了台湾50年。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两岸人民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为保卫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种种努力。1945年,世界
为了实现中共河南省委提出的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河南省文物局编著了《河南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书,书中以翔实的内容,简洁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准确地提供了河南省18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基本信息,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并附有英文提要。我相信,这部书将受到广大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欢迎、喜爱,也会为促进河
《青藏人文认读》主要内容包括:灵魂观念、歌舞理念、藏传佛教乐舞、藏族的戏剧艺术、藏族的节日构成、藏族的饮食文化、藏族的服饰文化、藏族的婚情人事、藏族的丧葬文化等。
清光绪二十三年《新修潼川府志》,是潼川历史上一部专门记载古潼川历史的典籍。其资料翔实,文约事丰,上溯自汉唐以降,全志近百万言,是潼川地方志中珍贵的历史文献,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参考价值和现实作用。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志为鉴知兴衰。鉴古知今,面对未来,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家园,绘制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蓝图。党中
富州縣志点注及资料辑录
石门坎苗民从一个最贫困的族群成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先锋”,具有另类发展经验。这项对云贵高原少数民族社区石门坎的变迁研究,基于笔者的田野调查。石门坎文化变迁是特定的结构运动过程,新的结构发生机制是在主体-客体对立的结构关系中获得启蒙的。石门坎文化系统直接参与了苗民主体性建构。这个山村文化结构的发展动力以及结构坍塌的原
作为黄河水利委员会“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系列研究课题之一,《黄河与河流文明的历史观察》以黄河沧海桑田为变化为线索,通过与长江、尼罗河等河流的比较,从人文的视角阐释了黄河顺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的贡献,以及她对沿岸地域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告诉人们:人类文明的光辉不仅仅需要河流的灌溉,更需要沐浴在这种光辉中的人类善加呵护。《黄
《龟兹古国》以翔实资料和大量龟兹文化历史考古研究成果为基础,紧扣丛书命题。向读者推介一个鲜活、丰富、闪耀着历史人文光辉的龟兹古国,为中华民族和丝绸之路伟大复兴提供启示。龟兹古国地处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冲,曾经是西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佛教从印度首先传入新疆,再传入中原,龟兹的地理位置决定它成为“西域佛教”的一个
中国历史地理学源远流长,地方志的编纂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就已经出现了像常璩《华阳国志》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志著作。宋、元时期,编修地方志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当时各地所编方志已达数百种之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所存宋、元时期所修方志仅四十余种,有些甚至已残缺不全。目前宋、元珍稀方志还未有人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该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