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非常重视非英文出版物的收藏,其中中文馆藏就有近二十六万册,为南半球之冠。 在这些中文藏书中有一批特藏书籍,是十九世纪英国伦敦传道会(简称伦敦会)所收藏的近代来华西人在华译著出版的中文书籍,特别是涉及到西方哲学、天文、地理、代数、几何,医学等科学类书籍特别值得我们重视。 西学东渐
舆图在中国古代绘制史上源远流长,但由于历史原因保存下来的数量极少,明朝以前的更是寥寥无几,现存的古代彩绘地图大多是清代绘制的。中国古代彩绘地图虽然略显粗浅笼统,但由于其图文并茂、类型风格多样不但很好的反映了传统彩绘地图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独特的学术研究价值。 古代舆图是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
本书讲述了一场特别的参观之旅,两只狐狸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神奇博物馆。四位动物博士带他们依次参观了史前动物展厅、化石展厅、失落的文明展厅、太空中的陨星展厅、濒危和灭绝动物展厅、微生物展厅、腐食性动物展厅。小朋友在参观过程中不仅可以见到博物馆的珍藏,还能了解博物馆以外更多的“生命”相关知识。
该书内容广泛,其中保存了大量的佚失印谱文献,对于篆刻文献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资料价值。整理者杜志强,在王敦化原书基础上,予以订补整理,校正原书的讹误,补充王氏未见的版本信息,并且编制了索引,是一个便于翻阅使用的整理本。
本专著系国学研究丛书中的一种,是华中科技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的大型学术集刊。本书除了收录华中科技大学国学院同仁自己的代表作,还兼收海内外学术名家的佳稿,年代跨度上起秦汉,下迄近代,内容涉及中国史、中国哲学、中国古典文学、文献学、语言学和语言史等。国学研究丛书从前三年每年出一种到目前每年出版2种,已经累计出版9卷,初步形成
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一门三父子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雄据三席,其辉煌的文学成就在璀璨的中国文学殿堂里占有举足轻重地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并且对后世作家产生极大影响的作家。“三苏文化”,即是指以苏轼为代表,包括苏洵、苏辙乃至苏门人士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它不仅是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巴蜀文化的精华所在。
四川大学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历史悠久,馆藏丰富,精品纷呈。为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全面展示其社会价值,四川大学组织实施了“四川大学馆藏资源开发工程”,编辑出版《四川大学馆藏精品集萃》丛书。自1704年锦江书院藏书之室、1875年尊经书院尊经阁和1896年四川中西学堂藏书楼肇始,四川大学图书馆植根深厚巴蜀大地,服务学校百
《经学通论》是清末今文经学代表皮锡瑞晚年的重要著作。长期以来,《经学通论》的许多内容被列入教科书,呈现出以皮锡瑞所言是非为准的局面,不论其论证背后是否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深入的剖析。这也是今日经学研究无法走向成熟的原因之一。基于此,本书将从皮锡瑞“《春秋》改制”思想为讨论的起点,分别从素王立法、经史之分、微言大义、借事明
本书是厦门图书馆等四家收藏单位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合册,收录厦门市图书馆(2147条)、厦门市同安区图书馆(1833条)、集美图书馆(495条)、集美大学图书馆(22条)等四家收藏单位的4497条数据,著录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书后还编制有书名笔画索引以及书名笔画字头索引,以便读者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图书馆的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其古籍收藏历史非常早可以追溯到1931年日本利用庚子赔款在上海设立的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地址为岳阳路320号(法租界祁齐路320号)。当时由于科研需要,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设立了图书馆,有的学科还设立了图书室。图书馆和图书室收藏了一些年代较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