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工程创新是创新活动的主战场,在工程活动中存在着一例哲学命题。工程需要哲学,哲学必须面向工程。在21世纪之初,工程哲学在中、美、英等国勃然兴起。本书是中国工程院“工程哲学”课题研究的学术结晶,是我国工程专家和哲学专家对话、合作的成果。本书在“自然-工程-社会”的复杂关系中分析和研究工程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五卷 化学及相关技术 第一分册:纸和印刷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二卷:科学思想史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一卷:导论
不同于传统的物理学和化学,生态学被看作是系统性的科学,所以普遍认为生态学是反还原(整体)的,其实,并不完全如此。《生态学范式研究:来自科学哲学的回答》旨在证明还原论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对于生态学研究都产生了巨大和深刻的影响,三个层面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以及还原论强弱差异,并由此得出生态学研究与物理学和化学等经典学
《自然科学发展史简明教程/高等学校教材》对自然科学中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人体生理和医学等各学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做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论述,特别是对从古代到现代中国人在科技方面的工作和贡献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自然科学发展史简明教程/高等学校教材》的另一个重要特色是内容较新,书中除了介绍19世纪以前和20世纪上半
张巨青是新中国科学方法论研究的早期推动者和科学逻辑研究的早期倡导者,对类比、比较、辩证法与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统一、科学理论的形成检验与发展、邓小平治国理念均有独到见解和系统阐述,其中关于假说的论文曾引起国家**人重视。其研究工作散见于论文、专著、工具书和教科书中。本书汇集了作者在科学方法论、普通逻辑、辩证逻辑、科学逻辑,
本书将20世纪的科学整体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在国际上影响卓著的两份综合性科学期刊《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剧创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采用内容定量分析方法。在科学有效地设置计量指标的基础上,分别对Nature和Science1901-2000年的内容,分10多个学科类别进行计量分析,并从基础科学、人文
本书较系统、全面地介评实验知识论10余年来的研究成果;以中国人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社会经济地位、教育、问题提供的方式等因素对知识归赋直觉的影响;调查中国普通大众对知识定义的看法以及他们是如何进行知识归赋的;创建知识归赋的广义语境主义理论来解释知识归赋直觉的多样性;反驳对实验哲学的质疑。
本书通过全新的体例和合理的安排,把中国五千年的科技发展分门别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全书分为天文历法、地理探索、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农学农具、数学成就、物理化学、医学药物、手工制造多个板块,把一部中华科技文明史浓缩在薄薄的一册书内。本书既美味可口又营养丰富,图文并茂,知识性与趣味性相融合,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中国科技文明的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