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清华大学从境外抢救入藏了一批战国时期竹简,学界称之为“清华简”。清华简的内容多为早期的经史类典籍,其中除了可与《尚书》等传世古书对照的篇目外,更多的则是已失传两千年之久的前所未见的佚篇,对于准确认识先秦古籍的原貌、重建中国早期历史均有重要学术价值。清华简所带来的新知识以及对传统文化认识的更新,已经引起了
本书系统介绍了吉林省白城市城四家子辽金城址的田野考古成果,报道了2013—2016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城四家子城址开展的调查与发掘工作。四年间的田野工作包括对城址及其周边相关遗迹的调查与测绘;对城内北部一处建筑址的发掘;对北城门及多处城墙的发掘和解剖;对城内陶窑遗址的发掘;对城内主干道路系统的钻探和试掘;对城外墓葬
本书介绍了《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实施十周年以来北京地区以配合基本建设工程考古为主的地下文物保护成果。其中第一部分回顾了该法规的出台背景、经过及影响,第二至五部分介绍了十年来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牵头开展的基本建设考古、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公众考古和主要研究成果情况。
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的重要开端,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开展调查发掘,距今已有70年的历史。本书依托70年来长江、黄河流域各地考古发掘出土、具有石家河风格影响的玉器,配合以相关玉文化阐释研究文章,从玉器视角呈现新石器文化脉络中的石家河元素。
本书为石峁遗址研究资料汇编,收录调查简报和发掘简报22篇,追忆与访谈和纪要与纪事15篇,考古学文化研究相关论文11篇,聚落与社会研究相关论文19篇,族属与体质人类学研究相关论文18篇,文化交流研究相关论文8篇,环境与生业研究相关论文12篇,建筑研究相关论文13篇,玉石器研究相关论文38篇,石雕研究相关论文6篇,音乐文物
本书重点介绍"秦风汉韵盛世长安"展览的154件精品文物,通过对文物本身的时代、质地、尺寸、出土单位、形制特征、其他相关信息、著录等的客观陈述,给读者提供比较全面的文物信息及其所反映的秦汉长安的社会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敦煌吐鲁番研究》每年出版一卷,以刊登研究敦煌吐鲁番及相关地区出土文献的论文为主,内容包括历史、地理、艺术、考古、语言、文学、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传统学术问题,兼及学术动态和书评。本刊第二十三卷刊有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者关于敦煌、吐鲁番学的研究论文20篇,书评3篇,新书目1篇,反映了敦煌学、吐鲁番学的最新研究动
本书撷取黄花梨、海捞瓷、昌江玉、珊瑚、砗磲、沉香等六类珍宝,以独特的视角、通俗的语言、科学的论据,图文并茂介绍举世公认的海南珍稀资源和文化遗存,旨在“窥一斑而见全豹”,增强世人对“海南之宝”的探寻兴趣和保护意思,让其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高的价值,让“海南宝岛”的美誉更加名副其实、名扬世界。
麦积山石窟与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在中国佛教史、雕塑史、绘画史、建筑史等诸多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麦积山陡峭的崖壁地势、险峻的栈道交通,也让大量罕见的北朝至隋唐时期泥塑造像得以保存至今,唐以后,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又屡有增塑,从而使其拥有了中国石窟寺中保有时代序列最为完整的泥质造像体系,被誉
《山西文物要览》一书是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编写,山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遗产丰富,文物古迹众多。目前,山西省已有531处国保和779处省保,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该书是《山西文物要览(三)》第,全书对长治市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介绍,包括国务院和省政府公布的名称、时代、类型、地址,每处文物保护单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