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书对“君子”形象进行了全面的刻画,《孟子》则使这一形象显得更加生动具体。孟子也以他个人的言行彰显了这一形象。他在齐国担任重要官职,但其政治主张却不被重视,因此也多年不肯领受俸禄,前后累计达十万钟谷米。
本书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生平,评述了《论语》对中国历朝历代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价值,并对《论语·学而篇》等19篇经典的言论进行详尽的诠释和解读。
《儒藏论坛(第7辑)》收入论文20余篇。以四川大学《儒藏》编纂的学术探讨和进展报道为中心,兼及儒学各个方面的研究。所收论文主要内容包括“儒学历史”“儒学文献”“儒家经学”“《儒藏》提要”四个部分,较全面地展现了相关作者在儒学和《儒藏》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
《孟子》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为四书之一,是公认的儒学经典。本书(1函4册)由著名国学专家、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峻骅(任俊华笔名)随原文精心撰写了注释、译文和评点,既大量参考和吸取前人的学术成果,又大胆提出自己
《孔子与中国之道(修订版)》: 自从孔子及其思想影响人类之始,有关真、假孔子的争论就已开始。顾立雅作为地道的西方学者,在这本《孔子与中国之道(修订版)》中明确表达了对孔子及其思想的景仰,却又与传统的卫道士心态有本质的不同。 顾立雅浓厚的汉学功底和同中国知名学者的密切交往,使得他的孔子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也是《
《中论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由史家亮所著,《中论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立足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背景,着眼于中庸方法论与唯物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对中庸的具体运用加以新的思考,提出了以中同(统)、中合、中度为基本理念的中论范畴,进而从人的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维度,探讨中论对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意
《大学》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因而具有由“内圣”而“外王”的重要意义。《中庸》强调“诚”,把“诚”视作思想体系的*高范畴,将对“诚”的追求作为“人道”的准则,同时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与认知
皇侃是南朝梁时期的著名儒家学者和经学家,其思想学术在儒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皇侃的《论语义疏》在中国经学史和儒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皇侃作为南朝时期的一位受玄学影响的经学家,一生主要从事对《孝经》、《论语》等经典的解释与研究,但是保留下来的著作仅有《论语义疏》。周丰堇编著的《皇侃性情论--论语集解义疏性情思想研
本书为新儒学代表人物徐复观先生全集之一种,系作者思考传统儒家对于当代社会之意义的文章合集。主要以孔子、王阳明、朱熹以及《中庸》、性善说等传统儒家思想、著作及学说为基点,对儒家传统进行深入分析,并致力于运用传统儒家精神启示现代社会。
本书是作者对《中华开源大圣》(上下册)、《儒家道义记》、《儒家故事解读》、《儒家道义新解》几本书的浓缩、修正和提升,从而比较系统、全面、完整地整合了儒家思想、儒家学说、儒家文化的最高真理和最佳智慧——道。它简述了什么是儒家之道及其复兴的现实意义,遵循了儒家之道的传承系统,精录了儒家之道的经典记载;并对相辅相成的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