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立项教材,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教学标准》以及最新的教学需求,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上力求出新,其目标是培养工艺美术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本书将教学内容分为两篇,基础篇集中介绍素描的基本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素描概述、素描的要素、素描造型的基本
《父与子全集(注音版)》是一部幽默、温馨,有趣又有用的漫画书,其取材于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漫画《父与子》。《父与子》是风靡全球的经典之作,深受读者喜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其取材于作者和儿子的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感受,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的漫画,闪烁着幽默与温情,闪烁着生活的智慧。本套书在黑白漫画基础。上精心着色,配色反复斟
中华传统美德丛书是由著名学者季羡林、任继愈等先生倡导编纂,殷昭俐负责主编的。《中华美德书画》是其中一本,旨在以上乘的传统文化艺术来熏陶和滋养大众。本书得到了全国诸多知名学者和艺术大家的热情响应与支持:启功、季羡林、武中奇、崔子范、任继愈、许麟庐、孙其峰、孙大石、王学仲、于希宁、蒋维崧、魏启后、高小巖、欧阳中石等先生,他
本书收录了由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东方部吴同选编、撰叙,精选馆藏唐至元代的古书画卷、轴、斗方和团扇,共132幅,说明文字介绍了画作的流传、印鉴情况,展现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的中国书画收藏的全貌。全书对132幅书画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进行了解读,对其历代流传和入藏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的经过进行了介绍;并从不同角度对相关文物
本书是蔡志忠漫画国学经典的一种,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学习国学经典——道德经。趣味盎然、深入浅出的故事让古籍活泼起来。《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后期著名书画家,擅画山水,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书法出入晋唐,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自成一格,兼有“颜骨赵姿”之美。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此《草书卷》布局闲适,运笔精到,飞动流畅,挥洒自如,是其草书代表作
本书以当代著名中国画家姜宝林先生的中国画笔墨学习和研究的历程为观察点,展示他对潘天寿等老先生笔墨的理解,重现老先生如何教学与传授,他又如何体会传习、探索创新,借此梳理中国画教学的体系文脉,并试图为中国画笔墨在当下及未来的发展提供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书中呈现的老先生的手稿或课徒作品,很多是首次露面,对研究老一辈中国画大师的
《黄州寒食诗帖》继王義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之后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这三件矿世名作的共同特点是皆为草稿,都是在无心法度的情況下随性挥酒而成。《黃州寒食诗帖》内容为苏轼自作诗两首,饱含深意地表达着作者满腹经轮却报国无门、身陷囹圄且心境悲凉的状态。
本书是米蒂行书代表作之一,全称《将之著溪戏作呈诸友诗卷》,墨迹纸本,是米带38岁时的作品。此卷历来流传有绪,直到淳仪从清内府中取出携至长春,流入民间。待到1963年重新出现为北京故宮博物院购得,其时已为残卷,其中一念一养“心”“功”“不”“厌”“载酒”“岩”“觉”“冥”等字,或已不存,或受损,是由郑竹友依据未损前的照片
《古诗四帖》为唐代张旭创作的书法作品。《宣和书谱》《续书画题跋记》《式古堂书画汇考》等均有著录。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