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晏子春秋》共八卷,包括内篇六卷(谏上下、向上下、杂上下),外篇二卷,计二百一十五章,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全书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
本书正文按章节分原文、注释、译文、段意四个部分进行综合阐述,帮助读者最大程度地读懂并理解原著。撰者把握《孟子》成书的历史脉络与前人注疏的演变,并注重吸取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使注释更为翔实,译文更有可据性。
《<论语>十论》共探讨了十个论题。“《论语》成书论”力求真实地还原孔门七十子后学“记”、“辑”、“论纂”的情形:“《论语》地位论”试图纠正“《论语》之外,免谈孔子”的偏颇;“《论语》分期论”将全书四百八十六章语录划分为四个时期;“《论语》文体论”探讨《论语》文体渊源及其创新;“《论语》渊源论”追溯孔子学术思想渊源;“《
本书共分为二十卷,主要内容包括:初见秦第一(第一篇初次拜见秦王)、存韩第二(第二篇保存韩国)、难言第三(第三篇难于进言)、爱臣第四(第四篇宠爱臣下)等。
本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主要内容包括:“体道第一”、“养身第二”、“安民第三”、“无源第四”、“虚用第五”、“成象第六”、“韬光第七”、“易性第八”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天瑞篇;黄帝篇;周穆王篇;仲尼篇;汤问篇;力命篇;杨朱篇;说符篇。
本书共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逍遥游(五章)、齐物论(十三章)、养生主(六章)、人间世(八章)、德充符(六章)、大宗师(九章)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常第十、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原文、注释、译文、总论。其中,“译文”部分,以现代汉语写成,在尽可能切合原著意义、接近原文风格的同时,力求通畅明白。
作者对竹简《五行》篇已有成熟的研究,本讲稿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对竹简《五行》篇作者和时代的考订,及对文本的逐章乃至逐字逐句的疏解;第二部分侧重于义理的阐发,从内在性、超越性和政治解读入手,在竹简《五行》篇作者确定为子思的前提下,将《五行》篇与子思的思想放到先秦的思想史领域予以审视,并与《孟子》、《中庸》进行比较,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