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地纪事》,是顾桃2006年2019年在内蒙、拉萨等地拍摄纪录片时的日记,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了在内蒙的乌珠穆沁拍摄的萨满,在托河拍摄的马语者妥辛,在乌鲁布铁拍摄的越野摩托队……这一系列少数民族文化中平常人的日常生活。顾桃本人是满族,对于鄂温克人和蒙族、他也是一个他者,但他没有作为一个猎奇者去
一代生活家梁实秋趣味散文精华选,内容包括对众生万象的描摹,对人生悲喜的感叹评析,对闲情逸趣的述说,对柴米油盐的迷恋等。他在平淡的日子里掬拾俗趣,详尽展现了一代生活家梁实秋的精神世界与生活意趣。梁实秋的智慧洒脱、人间意趣,皆是从生活中提炼而来,又回归到生活中去。
本书以作者自己人生的经历来讲述文学的写作,是诗与人生的浑然结合。当代散文家、文化学者、诗人王充闾以他特有的散文笔法展开了一生的回忆——他在文学创作这条道路上走过的道路,从他幼年心中种下的文学种子到一步步走上文学的殿堂,摘取创作的桂冠,获得人生的累累硕果。这条路一走竟是将近一生,这一生又遇到了那么多的人、经过了那么多的事
《老重庆线描》是作者多年亲临现场,以专注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线描写生作品集,再现了重庆众多的老街巷建筑、历史文化遗迹和现代网红景点,如十八梯、山城步道、洪崖洞、磁器口、红岩村、周公馆等。画中的许多地方是重庆老城最后的风景,其中很多老街已经或正在消失,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较大的史料收藏价值。 作者善于用极其
本书为作者近年创作的散文选编,分三辑。第一辑“隔江轻踏旧时光”,追寻人生过往,感怀历史遗迹,表达对岁月的感恩之情。第二辑“正是江南好时光”,描摹温馨亲情,记录人间真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第三辑“何处楼台无月明”,阐发人生思考,抒发文化情怀,表达对精神家园的眷恋之情。作者从学子、儿子、政府公务人员多重视角观照人生、反
《用双脚阅读地球》字数约十五万,是作者历年来的游记结集。作者足迹遍及美国、加拿大、欧洲各国、韩国、越南,以及我国的河西走廊、华东、海南岛、武夷山、庐山等地,内容为作者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作者用细致入微的观察、身临其境的体验、真诚质朴的思考和执着热情的写作,将旅途中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临摹到纸上,文集中既有对异域风
作者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东北家庭,从小受到家人疼爱,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在她6岁那年,跟随父母来到日本求学。离开家乡和爷爷奶奶的小梦,面对语言和文化都不相同的全新环境,心中的不安加上内向的性格,使得她出了明显的社交恐惧心理。后来,在日本小学生那种开朗、活泼的性格,以及老师耐心开导下,小梦一天天建立了自信,开始选择努力学习,尝
“远方”往往意味着“距离”乃至“诗意”,一旦“与我相关”,则为“有我之境”。作为媒体策划人和文化学者,作者以一己之身为“半径”,丈量大地,思接千载,以自己的所思所感与山水风物相对应,以当代人的视角梳理历史,反思经验,观照人文。所以该书不是一部轻快悠游的“游记”,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托物寄兴,而是努力拨开眼前的认知迷雾,穿
这本书的创作始于作者与女儿散步时见到的野地里的一朵花,作者发现了自然的美,用手中的相机以及文字记录下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片段。作者以四季划分作品,用文字记录下每个季节独特的美,作者想要告诉读者,获得这种美并不难,只需要你停下脚步,感受一下照在身上的阳关、拂过脸庞的清风、开在路边的小花、孩子嬉闹的叫喊……美就在身边。作者
《老旦》是朱佩君的散文新作集,内容大多与秦腔有关。尤其对作者在陕西戏曲研究院工作时所扮演的老旦一角色做了深入细致的解说和描绘,同时写出不少生动有趣,感人的故事。书中所收文章发曾表于各类文学报刊及网站。散文写出了秦腔艺术行当中的酸甜苦辣,写出了戏曲人热爱戏曲追求艺术的真挚情感。作品充满浓郁的陕西地域特色,方言口语的巧妙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