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古代诗学著作入手,较为系统地梳理出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体例,加以通俗易懂的解说和恰如其分的举例。全书大致按照分风格、音韵、形式、题名、地域、杂体六大类型划分,共收入160种诗体,为学习古典诗歌提供了全面详细的范例。对于每种诗体,先解释名称,征引前人诗话中的种种说法,加以己意,再按时代先后排列诗例。眉目清晰,解说简要
本书是民国时期编著的指导古典诗词写作的书籍。由《学诗初步》《学词初步》两本书合辑而成。《学诗初步》是一部浅易的学诗教科书,由张廷华、吴玉受同乡王文濡委托撰写。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包括诗之缘起、诗本乎天籁、学诗之易、作诗之难易、诗体之别异、学诗之次第、古诗白描之模范等七章,教以学白描古诗;中卷包括四声之区分、四声之练习
本书是民国时期编著的指导古典诗词写作的书籍。由《*浅学诗法》《*浅学词法》两本书合辑而成。《*浅学诗法》叙述旧体诗的作法,分导源、谐声、习诵、造句、辨体、缀韵、明法、程序、忌病、取材等10章。初版年月不详。《*浅学词法》是一部创作词的入门教材。此书汇集前人论词精华,精心搜求文献,甄采精要,并删减前人错误之处,自成体系,
本书包括《述原》《明流》《辨体》《征辞》《斠律》五篇,各篇遵循由起源到分期、分类、风格,再到发展的次序,分別探讨诗乐关系、乐府历史分期、乐府体裁类别、乐府文学风格以及乐府乃至中国古代音乐文学发展与乐律迁变的关系等问题,颇具全面性和前瞻性,在民国同类论著中独树一帜。本书联系礼仪制度的音乐文学研究理路,注重综合运用音乐学、
宛敏灏所著《二晏及其词》是国内外*部全面系统地研究二晏父子及其文学创作的专著。书稿于1934年3月至7月间连续发表在安徽省立图书馆编印的学术期刊《学风》4卷第26期中。1935年,商务印书馆将《二晏及其词》编入国学小丛书,半年内连版两次,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书的成功,一方面使初出茅庐的宛敏灏先生坚定地走上词学研
中国古典词学以词话、词选、词籍序跋、论词诗词、论词书札为主要文献载体,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色彩,进而衍生出不同的词学群体、词学流派和词学思潮,出主入奴,聚讼纷纭。本书以严整之科学方法和客观的精神对词这一文学体裁进行了全新的审视。全书分为上、下二编。上编论词之本体,即从文体角度介绍词的起源、调名、小令与长调、断句、平仄、发
本书融学者的严谨与文人的敏感于一体,既能条分缕析,折中群言,又能深味诗心,烛照幽微,史论、创作、鉴赏三维并举,揭示了绝句、律诗、古诗在形式上的独特的审美内涵,展现出民国诗学研究的独特风貌。
孟繁华自选集
本书分情艺艺术论、人物艺术论、心灵艺术论。内容包括:寻常与奇崛;余音绕梁;层累地“识人”;言为心声;勾勒的艺术;“成为社会”的另一面等。
《裕固族<格萨尔>故事类型研究》在结合并借鉴学术前辈调研的基础上,深入田野,实地调查,并运用故事类型理论及其方法对流传在裕固族中的《格萨尔》进行了分析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