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代中期开始的碑学与帖学之争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近年碑学与帖学又渐成为书法界的热门话题。碑派书风追求壮美,帖派书风呈现优美的风格。本丛帖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为研究与临习提供重要材料。梁同书(17231815)清书法家。字元颖,号山舟,晚自署不翁、新吾长,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官至翰林院侍讲。工书,初学颜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视频版经典碑帖)
自清代中期开始的碑学与帖学之争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近年碑学与帖学又渐成为书法界的热门话题。碑派书风追求壮美,帖派书风呈现优美的风格。本丛帖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为研究与临习提供重要材料。吴昌硕(18441927)中国篆刻家、书画家。初名俊、俊卿,字昌硕、仓石,别号缶庐、苦铁,浙江安吉人。工书法,擅写石鼓文,
《二赞二图诗》行草纸本,纵24.5厘米,横618.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二赞:《太湖石赞》《萧子中真赞》;二图《题董元溪岸图》《题洗马图》,所以被称爲《二赞二图诗》。此帖墨色微淡,能够更加清晰的看到赵氏笔法,旋转翻腾,引人入胜。通篇字字沉雄纵逸,笔笔圆劲存神,多得顔真卿、米芾二家笔意,与赵孟頫通常藴籍沉稳、平正秀丽的书
《闲居赋》《秋兴赋》都出自潘安之手。潘岳(247-300),亦名潘安,是今人广爲熟悉的古代第一美男子。不仅人美,才学也高,是西晋文坛盟主,官至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这两篇赋文都有辞官归隐之意,抒发自己淡泊名利之意,但他抵不过富贵的诱惑。赵孟頫一生也陷于出仕与归隐的矛盾心情中,所以,赵孟頫也是潘安的知音,他在赋文中的句
《归去来并序》,行草书纸本,纵25.9厘米,横139.4厘米。共五十三行,每行十字左右,辽宁省博物馆藏。无具体的年代款识,但其前首有文敏亲弟赵子俊所绘陶潜全身像一幅,并有题记:“余少年爱弄笔墨,时亦染翰游戏。今两目眵昏,不复能《秋声赋》,行书纸本,纵34.8厘米,横182.2厘米,总40行,共414字,款识上有康熙帝玄
赵孟頫(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与欧阳询、顔真卿、柳公权并称爲『楷书四大家』。《洛神赋》,行书纸本,纵29.5厘米,横192.6厘米。末署款“大德四年四月廿五日爲盛逸民书”,赵氏四十七岁。卷尾有元代何心山、倪瓒题记,清代
米芾(一○五一—一一○七),初名黻,后改芾,字符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淮阳外史、海岳山人等。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有『米襄阳』之称。《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书诸体诗卷》,墨迹绢本。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米芾生性常喜欢到太湖之畔游山玩水,吟诗赏石。宋哲宗元祐三年
《尺牍九札》纸本,行草书,书于宋徽宗崇宁元年至崇宁五年间,是其晚年成熟书风的代表作之一,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来戏帖》又名《求致翟画王帖书》《职思堂帖》《浙干帖》之一,纵25.5厘米,横43.6厘米。《致伯修老兄尺牍》又称《伯修帖》《伯修司长书》《丞果实帖》之二,纵25.4厘米,横43.2厘米。《晋纸帖》之三,纵23.7
黄庭坚(一○四五-一一○五),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爲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士。历官叶县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书法精妙与蔡襄、苏轼、米芾并称『宋